寒衣节至,时光荏苒,一年一年的思念如常。每逢农历十月初一,这个属于的传统节日,唤起无尽的怀念。寒衣节,它亦称十月朝、祭祖节和冥阴节,深深根植于周代文化之中,特别是在北方被广泛传承。同清明节、中元节一同,它被称为的“三大鬼节”。据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所述,当日人们离开城市郊外祭扫祖先墓地时,棉袄和其他厚重的衣物作为祭品被用来纪念逝去的亲人,这就是所谓的“送寒衣”。
淡淡的思念中蕴深深的幸福,而持久的牵挂则是幸福的一种体现。在寒衣节这一天,我们遥寄思念给远方的故人,用温暖的关怀来寄托我们的相思之情。
征妇寄寒衣
西风轻拂大雁南飞至东吴,征妇独自整理着寒衣欲寄给远方的丈夫。一针一线间情感断裂,不知远方的丈夫是否也感到离愁之苦。
边人哀思
战火消散后野风带着悲鸣,汉月高悬时望眼欲穿不见归人。白骨枯于沙上之草,家人仍自寄来寒衣。
寄衣曲一
忆起远方的他赴边城之时,秋夜砧声伴月明。若无鸿雁传书信,生离死别两茫茫。
寄衣曲二
征衣须早寄出以表牵挂与关怀,遥想家中的亲人正在寒冷的季节中度过。不必惊讶泪水稀少,因为相思之情早已泪尽。
寄衣情深
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每年秋天都有思念。一针一线皆是妻子的深情和关心,包裹在寄送的衣物之中。针尖的点滴之泪透露出她无尽的关怀和祝福。
木公送衣
城中传来亲人寄来的衣物,感激之情如急流涌动。珍贵如琼玖般的衣物我如何报答得尽?愿你不忘饥寒。
梦与现实
寒衣的缝制让我剪裁时心生犹豫,几回冰冷的泪水打霜纨。衣服的宽窄难以把握得恰到好处,只能在梦中寻找你的身影来量度。
渔家傲·寄思
河畔青草连绵不绝,秋雁声声催人老。高楼独坐云树远,寒意渐浓。北地早霜已至。新制的布匹裁作袄子送去温暖。停下针线心中充满无尽的情感和担忧。担心秋风会吹瘦你的身形。
秋雨家书寒衣情
秋雨绵绵不断传达着远方亲人的深情厚意,寄送的寒衣中寄托着无限的关心与爱意。缝制的衣物每一针都透露着内心的牵挂与愁绪。
无悔的选择
去年在明亮的秋月下给你寄送衣物,听到络纬在窗前鸣叫的声音。今年在风雨中又给你寄送衣物,不知何时能到达你所在的边疆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