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梅雨季什么时候结束 新一轮雨雪天气今日到达

2025-01-2820:09:17综合资讯0

“冬梅雨”这一独特的气候现象,指的是在冬季持续出现的连绵阴雨天气。因其与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有着相似的气候特征,故得此名。

时下,我国多地正经历着冬季梅雨的洗礼,雨雪不断,即便在没有降水的日子里,阳光也难得露面。尤其在南方地区,长达一个多月的阴雨绵绵让人们对阳光的渴望倍增,仿佛已经把阳光视为一种“奢侈资源”。

据气象预报,新一轮的雨雪天气即将来临。预计在16至18日间,将波及我国大部分地区,超过25个省份将受到雨雪天气的侵扰。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出现大到暴雪的天气,华南、江南等地还将迎来中到大雨,累计降水量达到20至40毫米,局部地区更是高达50至70毫米。

对于南方人而言,今年冬季阳光的出现变得尤为稀少。持续的阴雨不仅降低了气温,还伴随着水汽形成了“湿冷”的魔法攻击,使得体感温度更低。在这样的天气里,空调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不少网友戏称:“南方也要装地暖才能过冬。”

今年冬季之所以出现罕见的“冬梅雨”,一方面是因为拉尼娜事件使得极地冷空气更容易南下,冷空气过境后常伴随明显的降温过程。海洋暖湿气流也在不断输入我国,卫星云图显示西南暖湿气流增强,持续将水汽从海洋输送到我国,为雨雪天气提供了“原材料”。

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暖湿气流显得相对强大。当它与不断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时,常常会引发雨雪天气。两者之间的“拉锯战”使得雨雪天气持续不断,从而形成了罕见的“冬梅雨”。

暖湿气流越强大,带来的水汽和降水量就越大。例如,当24小时降雪量超过10毫米时,即达到暴雪标准。今年多地均出现了24小时降雪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的情况,因此暴雪频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4小时10毫米的降水量如果是降雨只属于中雨水平,但降雪对人们的影响不同。降雪容易堆积在地面、屋顶和蔬菜大棚等地方,积雪有重量,可能压垮一些承压能力较弱的设施。10毫米的降雪量对应的积雪深度可达7.5厘米,也会对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在出现暴雪预警时,人们需提前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

“冬梅雨”对人们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能够缓解冬季旱季的土壤墒情,降低气温,有助于冻死一部分害虫和虫卵。但暴雪或特大暴雪可能冻死农作物,对牧区的牧草造成覆盖,影响食草动物和牲畜。它还会影响交通安全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每年冬季结束时,气候中心会公布是冷冬还是暖冬。评价标准包括时间、单站平均气温距平以及冷冬站数和面积等。虽然今年冬季整体气温与往年相比没有显著偏低,但已出现了极端性天气事件。例如春节期间西藏的暴雪和东北、内蒙古的特大暴雪。随着全球变暖,未来极端天气将越来越多见,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暖冬”还是“冷冬”,更要警惕极端天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