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则网络趣事
在互联网上,一则关于成龙的恶搞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
“回忆起首次得知要拍摄洗发水广告的那一刻,我内心其实是有些抵触的。我向导演表达了拒绝,因为,说真的,我其实并没有头发……导演安慰我,拍完会加特效,让头发看起来乌黑亮丽有弹性……经过一个月的特效处理后,头发就变成了‘duang duang duang’的效果。后来我知道那都是假的,都是化学成分的魔法。如今,我每天依然依赖特效,加了许多特效,头发duang~duang~duang~地显现出乌黑浓密的模样。因为我相信,加上特效……”
2 不仅仅是网络大神的趣事
在网络世界里,你知道“duang”这个词的由来吗?在《魔兽世界》的游戏论坛上,早在2009年就有人好奇地询问“duang”这个字的写法。一位网友表示,“duang”是一个象声词,类似于“哐当”的声音。他无法准确书写这个字,被同事戏谑为书法功底不佳。
许多人对于这个词的反应是:这字怎么拼写?因为在拼音输入法中输入“duang”往往只会得到类似“度昂”、“当”等发音相近的词汇或是拆字结果。有人认真翻阅了汉语词典,确认“duan”后面紧跟着的是“dui”,并没有“duang”这个词。
尽管如此,“duang”这个词在网络上却广为流传。许多人认为它是一种带有南方口音的拟声词。比如,瘦子摔倒的声音是“pia”,而胖子摔倒则是“duang、duang、duang”。有人甚至提议将支付宝的支付音效“xiu xiu xiu”替换为“duang duang duang”。
这个声音不仅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这个声音到底代表了什么?它的起源又是哪里?在传统评书文化中,“duang duang duang”的声响是否也曾有过某种寓意?人们试图在各种方言中寻找这个声音的踪迹。
3 多种版本的流行
创意的力量在民间永远不可小觑。“duang”的影响力迅速波及各行各业和生活方方面面。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恶搞创意。
版本一:假摔版
“我当初在拉玛西亚学假摔时,其实是拒绝的。因为我不想一上来就摔得‘duang’一声很假很雷人。我得先试试这招儿是否真的有必要加特技。”这种从实践出发的思考逻辑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版本二:情人分手版
“当我第一次知道要分手时,其实我是拒绝的。我不想立刻说分手,我想先试试。我不想在分手时加上太多的效果(duang~),那样太伤感了。结果群众出来一定会骂我。”这种真实的情感表达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
版本三:跟帖版
“我初次尝试给别人的帖子评论时,其实有些犹豫。我不想评论得太虚假、太花哨。我需要确保我发表的评论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段文字揭示了人们对待评论的真诚态度。
无论是假摔、情人分手还是跟帖,“duang”的声音都在无形中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真实和真挚情感的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