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仄(巧记平仄口诀26个字)

2025-01-2901:26:19综合资讯0

传统文化如浩瀚烟海,其中诗词,特别是后来的格律诗,蕴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我所欣赏的,并非其严苛的格律要求,而是其独特的功能与魅力。我“玩味”诗词,体验着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情感与景致相交融,以及与生活共进的乐趣。主要有两大体会:

(1)思维锤炼。无论是逻辑、系统、辩证思考,还是抒情、朦胧、概括表达,格律诗都无所不包,为思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任由其自由舒展。

(2)艺术修养。在博物馆布展设计和效果时,我总能体会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艺术感觉。这种感悟并非源于理论名词,而是源于对诗词画面的长期沉淀和对画面凝炼过程的感性认知。

我乐于与朋友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作为业余爱好者,我没有“品牌”的束缚,无论对错都是一种感悟的交流。用我的话来说:轻松玩玩,不必过于认真!这并不是我的职业所在。

尽管乐趣在于“玩”,但也需要“认真”对待。我虽为俗人,却并不认同所谓的“兴趣”教育。我信奉先入行再谈喜好,因此对于诗词的格局和规则也有一定的讲究。

当人们谈及格律时感到困惑时,我当年也曾经如此。那时的我越看越觉得模糊。其实,很多时候是被“专家”把学问弄得过于复杂了。特别是对于格律诗的平仄规则,我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实“很简单”,就是四种格式的循环变换。

就像两幅对联一样(现实中的对联词性平仄相对有时也会有些混乱):

平仄之声交替吟,仄平之韵相承传。

七言八句依此变,反复推敲意味长。

五言五句亦如此,四种格式往复还。

平声字句巧安排,仄声字句妙在。

这些变化是如何进行的呢?传统上常以“粘对”法来检验。对于没有整体概念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我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后发现,四种格式的变化其实是有规律的。

一旦确定了第一句的格式,后面的句子就基本确定了。我编了个口诀来帮助记忆:

平收选定格式稳,二异三反四同元;

仄收三异一上联,二四反上平仄间。

(注)这里的“异”指的是与此句平仄不同的另一句格式,“反”指的是与此句平仄相反的那一句格式。

无题诗述

诗词歌赋有定格,平仄韵脚需讲究。

诗心开启寻定格,词意达情依谱行。

新音入律皆和谐,闲情雅致可抒怀。

叙事不必俱细节,抒情切忌欠生息。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五言律诗的案例:

四句固定格式如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首先选定其中一句作为定调,比如选了“仄仄仄平平”这句作为平收式。接下来的口诀就是:第二句应与第一句平仄不同但词性相同;第三句应与第一句平仄相反;第四句则重复第一句的格式。最后两句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