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渔夫·方言○
湖广渔夫所著《方言形象纪实》与《古雅方言探源》发布后,在头条平台上引发了热烈反响,累计收到了超过两千条评论。
“原来我们日常交流的方言中,蕴古代的雅言文化!”
“小时候我总是不解,为何人们将蓝墨水称为靛水,现在我明白了。”
“通过了解‘打鼓泅,扎沕(mi)子’的来源,我收获了新的知识。”
“古雅”的方言背后,往往隐藏着“简洁”的魅力。
本篇,湖广渔夫继续分享湖北方言的第三个特点:简洁性。
在古汉语及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较为常见。受其影响,湖北话中单音节名词、形容词也较多,使得语言显得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硙”这个字,发音为二声的ái,音同皑或癌。在湖北方言中,它常用来形容人不灵活、机械不灵活等。如“这个自行车龙头好硙哟!”还指物品板结为“硙面坨子”。
经过语言专家的考证,“硙”这个字源于古代的石磨,含有坚固之意。“呆板”在方言中读为“ai板”,其对应的字实际为“硙”,而非騃字。
如说“这是个硙账”,即意味着这是一个确定的、无法改变的账目。“硙规矩”则指的是不能变通的规定,“硙”还有拖拉之意,如“你小子紧硙点,快点出发!”
湖北作为水乡,与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不同,食物容易回潮。油炸或炒货刚开始香脆可口,但时间一长就会变得不再酥脆,湖北人常称之为“葛”,读作gě三声。
普通话中称之为“回潮”,而湖北话则以简洁的“葛了”来形容。回潮并不意味着食物变质,但久放的食用油或油炸食品确实可能变质,散发出不好的气味,湖北话中也以简洁的“哈了”来形容。
当大人夸小孩懂事、聪明时,湖北方言中用一个字来评价——“眍”,发音为kóu二声。
在武汉等地,评价一个人精明同样可以用一个字:“zéi”,音同贼zéi二声,但含义并非指“贼”。
武汉话中“闪”一词意为风光、快活、时髦。
武汉方言中的许多词汇都带有二声的特点。湖广渔夫发现,武汉及湖北地区的方言中二声字特别多,这可能与西南官话中的“入声读阳平”演变有关。
列举部分湖北方言中的简洁词汇如下:
枯——表示残忍、绝情;㞞——指没有用、软弱无能;尖——意为小气;咚——意为促成、怂恿等。
湖北的鄂南方言属赣语系,基本词汇中单音节词语也较多。例如通山话中,一些普通话中带有“子”字的名词(如鞋子、箱子等)通常只说一个字。
例如,“穿鞋子”在通山话中简化为“着鞋”。
与普通话相比,湖北方言更加注重单音节词语的使用,显得更为简洁。
欢迎头条的网友们补充湖北方言中那些传神且简洁的词汇。
让我们一同钩沉乡愁民俗,聚焦城乡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