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我归来了!”此言一出,即是对过年最深情的诠释:家人的团聚,共享团圆饭。
在腊月二十八的地铁口,一位年纪约莫五六十岁的大妈翘首以盼,目光里流露出深深的期待。她的双眼不断在人群中搜索,直到那熟悉的、充满期盼的声音响起:“妈,我回来了。”母女二人双手,眼中泛起泪光,“回来得正好,快回家团聚。”
一句“妈,我回来了”承载了无尽的期盼;一句“回来得正好,快回家团聚”则是家人的温暖关怀。
每逢岁末,无论身在何方,游子们的心都牵挂着家乡,都牵挂着家中的双亲。风雨无阻,雪霜不惧,他们总是会腾出时间赶回家中,与家人共度新年。那颗迫切归家的心,只为了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在朋友圈里,发小说以文字述说自己的归程:“从黑夜到黎明,向着新的一年迈进……”
大年三十的清晨,他们自西安启程,穿越晨曦的朦胧与正午的阳光,跨越羊群与未解封的冰河。五小时的路程后,他们抵达陕北老家与父母团聚!
现今社会,过年似乎成了一种形式,但年的味道依旧浓郁。与父母共度除夕之夜,仍是每个子女的初衷。
回想上次全家齐聚一堂过年还是在陕北老家的窑洞中,那已是七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们兄妹四人尚未成家,家中仅有六口人。
而今七年过去,再次全家团聚已是关中平原的单元楼房内。兄妹四人皆已成家,家中的人数从六口增加至了十四口。
父母所在之处,即为家之所在。
在腊月二十九的清晨,母亲早早地起床开始准备一天的盛宴。她忙碌至夜深人静时分。虽然身体略显疲惫,但她的心情却是愉悦的,精神亦是焕发的。
厨房内蒸煮炸炒各式菜式:肉丸子、捏制的小兔子、红烧肉、片子肉、小炒瘦肉、油炸面环等。每一道都是年味儿满满的菜肴,每一道都承载着母亲的味道。
大年三十的中午,我们三家陆续汇聚于三弟的家中。父亲陪伴着两个年长的孙子在客厅嬉戏玩耍。厨房里儿媳与母亲忙碌着准备饭菜的香气四溢。卧室中两个小婴儿——一个半岁、一个三个月——相互凝视着彼此的笑脸。而沙发上兄弟姊妹们围坐一堂谈笑风生。
一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不久后十四道佳肴被端上餐桌色香味俱佳。侄子和女儿各自捧着一只“小兔子”饭食。母亲解释说吃了“小兔子”来年便能蹦蹦跳跳健康成长。孩子们欢声笑语一边玩耍一边用餐。
“干杯……”除了两个婴儿外其余十二人举杯共庆新春佳节这是家族最完整的一次团聚。
随着一句句“新年快乐”我们告别了兔年迎来了龙年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