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于2004年之际,初次触碰摄影器材时,单位提供的佳能300D令我感到新奇。随着时光流转,我先后换用350D、400D等型号,恍如昨日之事,不觉已过。
到了2024年的十一假期,我怀揣着相机,悠然自得地捕捉着生活的瞬间。虽然相机已不再引领潮流,但不得不说,现今正是使用相机最为便捷的时期。
翻看几张旧时的照片,不禁勾起了我对那个时代的回忆。记得我购买的第一台相机是宾得K100D,后来又羡慕地看到他人的K-x,拍摄出的照片让我觉得十分新奇。
后来我迅速转投佳能的怀抱,从550D到60D,再到适马镜头。那时电脑还是主流平台,QQ还是通讯工具的代表,微信还未出现。
当时的我并不嫌麻烦地使用闪光灯,尽管时常因为曝光力度掌握不好而出现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的情况。这并未影响我对摄影的热爱与追求。
那时,摄影界中CAPA这本书风靡一时,内容多是对日本摄影师的评测,我却看得津津有味。我还记得当时从CF卡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对8GB的闪迪卡爱不释手。
我还喜欢带着单位的70-200镜头去爬山,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是自讨苦吃罢了。
时至今日,来到2024年的十一假期,我选择了轻松休闲的拍摄方式。携带的是尼康Z f相机以及两颗价格亲民的镜头——唯卓仕20 F2.8和铭匠75 F2。这两颗镜头的价格十分实惠,我期待着它们能带来出色的拍摄效果。
对于唯卓仕20 F2.8这颗镜头,其对焦速度极快,非常适合街头抓拍。色彩方面表现灵活多变,搭配Z f相机能够轻松实现我对于画面表达的需求。若需大光圈拍摄时,也能得到虚化的效果增添氛围感。这款轻便的镜头确实实现了轻松随行的摄影理念。尽管其偶尔存在一些暗角,但其中心部分的优秀表现依然让我感到满意。
对于铭匠的75 F2镜头而言,尽管其具有光圈环让我产生了一种手动镜头的错觉感,但其实际对焦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当背景与人物距离较远时,通过调整光圈环可以轻松地调整光圈大小。此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使用机身防抖功能也能得到清晰的拍摄效果。其F2光圈在日常使用中基本够用但在某些情况下拍人像失败几率稍高这或许提示我在追求画面效果时还需要注重提高快门速度。不过拍摄风景时此镜头的表现却十拿九稳十分稳定可靠。同时通过Z f相机的图像处理技术即便在画面比例上进行横竖转换也能保持画面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在室内环境下这些镜头的表现同样出色即使脸部出现蓝边等小问题也丝毫不影响整体效果的美观性。无论是在竖图还是横图的切换上我都感到十分满意这无疑增强了相机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当然这些镜头的良好表现也离不开Z f相机的强大实力它从购买时的14800元到现在售价12399元虽然价格有所下降但性能却始终如一没有打折扣。搭配平价甚至超低价的国产镜头也能在日常拍摄中带来惊喜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