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老苞,亦称刺嫩芽,是刺老苞树上新生出的幼芽。因其内含人参素、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及有机酸等丰富营养,被尊称为“山菜之王”,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
刺老苞偏爱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森林边缘,以及排水良好、通透性佳的灌木丛或林中空地。其树冠高度一般维持在一米五至两米之间,树枝带有刺且易扎手,但随着树龄的增长,坚刺会逐渐脱落。
刺老苞的枝端常着生有我们食用的幼芽部分。据《名医别录》记载,刺老苞与刺五加及人参同属一科植物。生食此物具有强身健体、调节、祛风除邪及益寿延年的效果。民间传说其对于治疗糖尿病、胃溃疡(胃肠病)及胃癌等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因此建议有上述症状的人群多食。
除了利用种子生产芽苗菜外,刺老苞多以野生采摘方式供应市场。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部分菜农也开始采用家种方式人工栽培刺老苞嫩芽,并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益。
实际上,刺老苞的家种并不复杂。只要遵循一定的种植规范和技巧,就能收获大量的优质嫩芽。
由于其喜温暖且阳光充足的环境,所以种植时应选择肥沃的土壤,最好是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在整地时,应进行深翻并施加充足的农家有机肥。
在整地过程中,应将地块整理成宽一米、长视地块大小而定、操作沟间距为40㎝的栽培厢。为了防止杂草干扰刺老苞的生长,可以使用乙草胺乳油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在山野(坡)上选择健康茁壮的母株,将其断根并选取粗度在零点五公分以上的根条。将这些根条剪成15㎝左右的段落,按顺序带回家进行假植。前期可在栽培厢上挖坑并栽植幼苗,也可使用叶锄掏沟将分株的根段摆放在栽培沟中,然后覆土并浇透水。
为了便于管理和采摘,栽培时需考虑栽培厢之间的间距和栽培密度。种植过稀会影响产量,而种植过密则会影响植株的生长。
根据生产实践,每亩基本苗保证在1000~1200株左右为宜。刺老苞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土壤和肥水的要求并不严格,简单的肥水管理即可获得丰收。
保持土壤涵水量在65%~85%之间、阳光充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及适量的追肥即可促进其健康成长。及时断根可促进新株的萌发。
采用断根法促进新株萌发是常用的更新方法,简单易学。若要进行大规模生产刺老苞嫩芽,建议采用种子繁殖新株的方式。
在繁殖当年,需注意各类病虫对刺老苞的危害。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疮痂病及白纹羽病等。对于这些病害,初期可使用相应的剂进行防治。
在刺老苞上常见的害虫有天牛和蚜虫等。为了省时省工,防控害虫的剂常与防控其他害虫的剂复配使用。
当刺老苞幼芽长至12~15㎝时即可采收。采收时需保证芽苞净度,去除外壳、老柄、硬刺和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