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同仁们,是否曾苦恼于如何让孩子安静并有序地参与一日活动呢?让我们一同探讨更富技巧的方式吧。
优秀的幼儿教师是这样引导孩子的
“别吵了,听我说!”这样的命令声已不再是我们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富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方法。
过去的方法,如机械式的指令或粗暴的态度,不仅令孩子难以服从,还让教师自己感到疲惫。
孩子的思维模式是直觉行动式的,这意味着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发展思维。单纯的说教并不是最佳方法。
皮亚杰的理论指出,2-7岁的孩子正处于象征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游戏,而是孩子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方式。
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和行为表现,创造一些有趣的游戏情景,为日常生活环节增添趣味性。
开门的游戏——餐前时光
饭前,当孩子们陆续洗完手准备进餐时,一个简单的“开门”游戏就非常合适。
儿歌:“金锁银锁咔嚓一锁”(两个叉握好),“大门开开进不来……”后面可以加入孩子们的乳名,如“见到了我的好朋友乐乐”。
小天使的“刷卡”环节——盥洗时间
对于那些慢慢悠悠的孩子们,盥洗环节可谓是他们的天堂。这时候,老师可以扮演“刷卡机”的角色,轻触一下洗过手的小朋友的手,以作“刷卡”之用。
这一小小的互动不仅可以检查袖子是否放好、手是否冲洗干净,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序数概念。
小花猫的冒险——楼道时光
在楼道行走时,规则的传达至关重要。为了让孩子们明白“轻声慢步,不跑不跳”的重要性,老师首先要自己做到。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如“小花猫捉老鼠”来帮助孩子们养成这一行为习惯。
偷枕头的午睡时刻
午睡前,一个关于“寻找枕头”的情景故事能够迅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快速躺下并安静下来。
指针的低语——喧闹时的对策
面对班级的喧闹时刻,除了提高音量压制外,还可以尝试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用轻柔的声音说话或做小游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从而让他们安静下来。
付钱买水的游戏
对于那些不愿喝营养水的孩子,可以设计一个买水的游戏情景。设定一个目标金额(如班里人数),要求孩子们“付钱”后才能喝到水。
叮叮当当的集合信号
在户外活动或散步结束后,为了更好地召集孩子们回班,可以与他们共同商定一个暗号作为集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