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效果的巧妙构造,即包袱,它是经过精心和铺垫的笑料部分。
包袱,可视为逗乐观众的笑料或其方式。马季在他的《相声艺术》中详细阐述了包袱的二十二种技巧,这些技巧常常是交错并混合使用的。
当包袱被巧妙地铺垫和稳定时,其幽默效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笑料通常通过简单的语言或动作即刻达到使观众发笑的效果。例如,在电视剧中看到男服务生意外将蛋糕扣到客人头上,这是一种浅层次的幽默手法。
一旦包袱被揭示,观众发出笑声,那么这个包袱便是成功的;反之,则为“闷包袱”。
关于相声的其他术语如下:
相声术语详解
1.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听评书宜选未曾听过的内容,而听戏则应选择熟悉的曲目。边听边哼唱,曲艺的魅力在于越听越有味道。
2. 江湖黑话——调侃儿
相声业内特有的秘密联系方式,即“调侃儿”或“春典”“唇典”。使用文言称之为“转文”,使用韵文称之为“上口”,而使用黑话则称之为“调侃儿”。
3. 量活
在相声表演中,捧哏的角色至关重要。量活即为捧哏的技巧,恰如航行中的掌舵者,讲究的是不将包袱轻易丢弃。通常由经验丰富的艺人指导新手,以帮助他们掌握尺寸。
4. 腻缝儿
在群口相声中,除了捧哏和逗哏,还有一种角色叫“腻缝”,他们在捧逗之间,负责传递笑料,如《扒马褂》中扮演的正直中间人。
5. 两门抱
在相声及曲艺界中,师承关系十分重要。相声演员需入家谱,其他曲艺形式也有明确的入门辈分登记。
6. 填产业
当相声艺人创作出经典的段子,并被其他艺人学习和传承,这便为相声“填产业”,也称为给后辈留下表演资源。
7. 砸挂与抄一个
在相声表演中,当任一演员在台词中提及“爸爸”、“爹”、“父亲”、“叔叔”等词语时,其他演员应声答应,此为“抄一个”的表演方式。
8. 贯口
贯口是相声中大段连续的台词,极考验演员的嘴皮子功夫。著名的贯口节目包括《报菜名(菜单子)》、《八扇屏》、《白事会》等。趟子在快板中也可指大段的贯口。
9. 刨活
将段子中的“底”提前透露给观众,使笑料失效的行为称为“刨活”或“刨底”,这是旧社会演员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今虽然刨底者多为台下的观众,但这种行为仍应避免。
包袱的艺术手段扩展
相声的抖“包袱儿”是逗乐观众的关键技巧之一。在结构包袱时,常用“三翻四抖”的手法。此手法并不限定于正好三翻,而是强调反复铺垫的过程。
侯宝林在他的《侯宝林谈相声》中,将包袱的艺术手段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构成包袱的方法,如强调、夸大或揭露内容;另一类是间接构成包袱的方法,如曲解、双关、错觉和误会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