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宋时期,东阳镇的一隅之地,住着王大路一家。老王祖祖辈辈都是农夫,尽管地里的收成并不总是,但他家却始终在紧巴巴的日子中度过。
老王的妻子马氏,年轻时便与老王并肩劳作,即使日子过得艰辛,却仍为老王家孕育了两个孩子,分别是王大川和小川。由于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马氏在生下小川后不久便离世了,只留下老王独自抚养两个儿子。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家的兄弟俩却是例外。他们不但不帮家中劳作,还经常在外惹是生非,这让老王头疼不已。尽管如此,他仍然默默承担起抚养儿子的责任,日子就在磕磕碰碰中流逝。
转眼间,兄弟俩已到了成家的年纪。老王用多年的积蓄为二人娶了媳妇。他的年纪也大了,体力渐衰,无法再劳作。出乎意料的是,成家后兄弟俩竟然闹着要分家。家里仅有的两间屋子使得老王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两兄弟的媳妇也并不省事,整日争吵不休,搅得家中乌烟瘴气。
分家后,兄弟俩都不愿照顾年迈的老王。为此,家中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小王媳妇傲慢地表示:“大哥应该负责照顾父亲。”而大王媳妇则不甘示弱,认为应由兄弟二人轮流照顾。兄弟俩都怕老婆,只能大眼瞪小眼地坐在那里无言以对。看着这场纷争没有平息的迹象,老王只好表示愿意去地里的茅草屋生活。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去。自从老王搬到地里的茅草屋后,兄弟俩从未去看望过他。直到有一天,老王病倒,无法动弹,甚至无法自顾饮水。幸得常来串门的老李头发现了异常,请来郎中救治,才保住了老王的性命。看着眼前破旧的茅草屋,想到自己辛辛苦养的两个儿子竟无人给自己养老送终,老王不禁悲从中来,暗自流泪。
老李头见状,心中不平,便联合村长找到兄弟俩及其媳妇,对他们进行了训斥。最终,在村长的协调下,兄弟俩只好硬着头皮去探望老王。老王在病榻上将他们招至跟前,道出了自己的“遗言”——他留有一件祖传的宝贝,将由给他养老送终的人继承。听到有宝贝的消息,两媳妇立刻改口表示会尽心尽力地赡养老王。接着他们争着表示要赡养老王,互不相让。老王则指了指屋外的地,便不再言语。
自此之后,两兄弟及媳妇每天都来照顾老王的生活起居。兄弟俩更是不分昼夜地在茅草屋前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寻找宝贝。他们的照顾与之前的态度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岁月流转,春去秋来。当老王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时,兄弟俩围在他的床头焦急地追问:“爹说的宝贝在哪里?”此时的老王气息微弱却声音坚定地指着屋外那金灿灿的庄稼说道:“那不就是我们的宝贝吗?”随后他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原来屋外的土地因为两兄弟日以继夜的变得肥沃无比今年庄稼的收成比往年多了一倍有余这便是父亲眼中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