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已阐述过,我持反对意见,认为将“八段锦”改称为“十二段锦”并不恰当。我坚持,应依照古歌诀还原“八段锦”的原貌。这种做法符合古汉语的精简准确原则,也体现了大道至简的道理。
今日,我欲详细讲解“八段锦”的具体练法。
我们先给出我理解的“八段锦”的八式歌诀。
预备式:心静体舒坐,握固神自守。
第一段:叩齿三十六,双手抱昆仑。
第二段:鸣天鼓二十四,耳闻神自清。
第三段:轻摆头微旋,舌搅华池春。
第四段:鼓漱三十六,神水润;咽津三遍下,龙虎奔昆仑。
第五段:闭气搓手暖,腰背得温存;尽此一口气,意想暖脐轮。
第六段:双手辘轳转,足舒气调匀。
第七段:托天又按地,神气相交凝。
第八段:逆水寻源处,再漱再咽津;九咽心自静,百脉自调匀。
收势:归元气,清静永流连。
关于预备式与后续各式的具体动作及要点,我将在下文中详细解释。
预备式是练习的起始式。这个动作要求我们打坐,因为“八段锦”其实就是的入门功夫。它属于“静功”中的“动功”,虽然动作在动,但心神需沉静下来。
“闭目冥心坐”,这是要求我们眼睛闭上,心神收回,专注于当下的动作。这也就引出了第一段的叩齿动作。
第一段强调了叩齿的动作。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牙齿动作,更与肾精相关联。通过叩齿可以激发肾气,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第二段的鸣天鼓则是对耳朵的锻炼。通过捂住耳朵并手指相对放于脑后,然后弹动手指达到锻炼耳朵的效果。这一动作可以刺激耳部穴位,对听力及肾气都有益处。
接下来的几段则涉及到了舌的搅动、搓手、揉腰等动作。这些动作都是为了调动体内的气血,使之流动起来。而吞津、咽津的动作更是为了将的津液咽下,使肾精得以补充。
收势则是整个练习的结束。它强调了将气息归元到,使心神得以清静。这是整个练习的收尾,也是为下一次练习做准备。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八段锦”强调的是自然、协调。它并不需要过于激烈的动作或强烈的呼吸配合。只要我们心神安定下来,按照歌诀去练习,就可以达到锻炼的效果。
我需特别提醒,尽管我在此描述了详细的动作与要点,但有些动作需要特别注意安全与健康。如若练习过程现不适或疼痛感,应立即停止并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对于一些专业技巧如气息的运用等,我建议无专业人士指导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尝试。
愿各位在练习“八段锦”时能够心神安定、动作自然、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