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德师风教育实践中,前辈们向我们传递了杜甫的智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的教师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令人深思的墨宝,其长1.5米的裱框内所书写的“润物无声”,正是我们教师职业的写照。
如同雨滴滋润大地,万物复苏,我们却常常“看不见”学生们每天的成长。随着时光的流转,花朵在春天绽放,麦穗在秋天低头,而这背后的温润之力,却是无声无息。这就像我们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每一次的悉心指导,或许我们感觉不到他们的明显进步,但相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孩子们正在不断地、缓慢地成长。我们应当如雨一般,声音虽大却柔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作为一名教师,“润物”是我们的职责,“无声”则是我们追求的高尚师德。结合我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我在做并且应当继续做好的地方有三点。
一、课前:默默积累知识
课前准备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并积累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对于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寻找并补充各种知识,如讲解“来自外星的礼物”时,可以拓展航天计划的知识;在讲解“毕业一课”时,可以介绍英、美澳三国的“小升初”教育概况。对于教学方法,更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近年来兴起的绘本教学、群文阅读以及生本教育等教学方法,都需要我们及时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终身学习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自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学习概念后,这一理念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教育。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我们教师自己做到终身学习,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课中:自然学生
如今的学生对话语权和个性化生活要求很高,我们不能直接告诉他们我们的意图。在课堂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德育内容自然融入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例如,在英语课上讲解“怪物”一词时,引导学生思考遇到怪物时的应对方法;在讲解“时间”时,让学生制作周末时间计划表并实施。
在英语角活动中,学生们的发言也让我深受触动。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善良、温暖和理解。所谓“教学相长”,也许在这些孩子的他们的美好品质也在影响着我。
三、课后:静静反思己过
面对教育和自我成长的道路,我们始终有进步的空间。我们应当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反思中,我发现不仅是学生要感恩教师,教师也应当感恩学生。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工作;因为他们的成长需要灵魂工程师的引导,教师的人生才能更有意义。
“润物无声”是我追求的师德境界。尽管我尚未完全达到这一境界,但我坚信正如我教导学生“路虽远,行则将至”一样,我会继续努力前行!
2023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