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光的流转,“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我们已步入小暑节气,这也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正悄然逼近。
“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定于7月15日,这意味着我们将正式踏入三伏天的征程。
今年的三伏排如下:
初伏:从7月15日绵延至7月24日。
中伏:紧接着的7月25日至8月13日。
末伏:最后一段,从8月14日持续到8月23日。
今年的三伏天持续时间长,为40日,相较之明年那短暂的30日。可见今年夏天,高温高湿的天气预计将会更长久。
一、暑包伏的年份
据民间谚语,“暑包伏热死牛,伏包暑必有秋老虎”。当大暑节气位于二伏之前时,这一年便是“暑包伏”。今年大暑节气在7月21日到来,尚未进入二伏,因此我们正身处“暑包伏”的年份。
这一年的三伏天,尤其是中伏时期可能会异常炎热。务必提前做好防暑降准备。
二、母伏与秋老虎
在三伏天的计算中,有一个有趣的算法:根据入伏当天阴历的单双数来区分是“公伏”还是“母伏”。今年入阴历六月初十,因此是“母伏”。
民间常言“公伏爽,母伏凶”,意指“母伏”的三伏天可能更为炎热。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立秋也在八月上旬,属于“母秋”,这同样意味着可能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
与往年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年入伏时许多地方的中小学已经进入暑假。这也为家长们带来了省心的片刻安宁。
家庭应对三伏天之准备篇
三伏天到来之前,家庭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一、冰箱的整理与保养
冰箱和空调是三伏天的得力助手。但冰箱内常年存放各种食物会使其积聚异味。需提前进行清理工作,建议定期断电除霜并进行彻底清洗后重启。
二、暑假计划安排
孩子放暑假后,家长们需为孩子制定合适的活动计划。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报班或送到老人身边照看。对于暑假出游的家庭,更需要提前做好详尽规划。
三、抓住冬病夏治之机
三伏天是养阳散寒的好时机。应避免贪凉和损害阳气之事,饮食上也需注意禁忌。少食冷饮等寒凉食物,这样可充分利用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来保养身体。
今年三伏天或许会带来一些不同寻常的体验。根据老人们的经验之谈,今年可能较往年更为炎热。请务必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