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的心脏地带,鼓楼巍峨耸立,两块巨大的牌匾高悬其上。面向竹笆市的牌匾上镌刻着“文武威地”四个苍劲古朴的大字,而面对北院门的那一块则刻有“声闻于天”四个大字。细看这字迹,无不透露出笔力的雄健与不凡,让人不禁好奇:究竟是哪位大书法家留下了这样的墨宝?请允许我为您细述一段流传于古城的传奇。
那是唐朝的往事:鼓楼完成重建后,武则天皇帝为庆贺,在此宴请群臣。在金碧辉煌的建筑中,他们饮酒作乐,观赏着伟大的建筑。则天皇帝的脸上渐渐失去了笑容,眉头微蹙。群臣面面相觑,不敢猜测、询问皇帝的心思。
武则天略带不悦地说:“观此楼之雄伟,我总觉似乎缺少了点什么重要的东西。爱卿们,你们可曾察觉?”群臣思索良久,无人能答。这时,大臣狄仁杰抬头思索,细察着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忽然,他灵光一闪,向前一步奏道:“陛下,鼓楼上少了两块题字的牌匾。”
武则天听后点头赞同:“的确如此,少了两块题字的牌匾。狄爱卿功不可没,赏赐御酒十瓶。”
狄仁杰谢过赏赐,又奏道:“臣已拟好匾文,不知陛下是否愿意一听?”
武则天喜形于色:“快奏来听听。”
狄仁杰说道:“南面匾书‘文武盛地’,北面匾写‘声闻于天’,敬请陛下定夺。”
武则天赞道:“妙极!”即刻命令工匠制作牌匾。席间酒未数巡,巨匾已备好,只待题字。大臣们无人敢接此重任。武则天愤怒之下,下令将长安城所有书法大师召来,当庭献技,并许以厚赏。
面对巨大的牌匾和巨大的字迹,书法大师们无不胆怯。因为字迹需两丈见方,如此大的笔从何而来?即使勉强制成巨笔,又有谁能有如此巨大的手来书写呢?这绝非儿戏之事。若写得好,可获厚赏;若写得不好,便是欺君之!周兴、来使臣两位冷笑不已,等待着有人成为试验新的倒霉鬼。
殿内气氛沉寂,令人心惊胆寒。无人愿意承担写匾的任务,大家都盼望有人能出面解围。若无人应承,激怒了女皇,后果将不堪设想。就在这时,一名扫地的杂役听到议论,自告奋勇要尝试写匾。
杂役说:“不就是在大匾上写几个字吗?容易得很。我自有办法。”狄仁杰闻言后奏明女皇。武则天虽然心存疑虑但仍是允许他一试。
杂役自带了一支特殊的笔和一桶黑漆。他捡起扫帚伸进漆桶蘸上黑漆就在大匾上挥毫泼墨。大殿内鸦雀无声只有杂役的“笔”在运动的声音和他挥洒的字迹。大臣们和书法大师们看得眼花缭乱不一会儿两块牌匾便书写完成。
武则天见字迹苍劲有力赞不绝口当即重赏杂役。
杂役将所有赏赐分给工匠们自己分文不留提着扫帚扬长而去。后来狄仁杰得知杂役从小清贫但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日复一日以扫帚为笔在扫地时练习书法终成一代书法大师。
感谢您聆听这段故事感谢您给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