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宅的墙体构造,因施工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影响,常会在墙角、大梁底部、窗间墙及交接处等部位出现不同形态的裂缝。这些裂缝虽在初期可能不会对房屋结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但若任其发展,则可能为房屋的安全埋下隐患。对于施工方和房主而言,识别和处理这些裂缝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基沉降引发的斜裂缝处理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各类裂缝,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 确认沉降原因后,于裂缝贴纸条或石膏饼,观察其发展情况,待裂缝稳定后方可进行后续处理。
2. 若因压力水或排水管泄漏导致地基沉降,需确保地基含水率低于8%后再进行施工。
3. 使用洛阳探铲在基础外500mm处打孔,根据裂缝大小和长度,决定孔洞的打设位置和深度。孔洞应斜向基础底部,并超过垫层底面,孔径以200mm为宜。
4. 为避免孔洞对基础造成不良影响,可采取隔一打一的策略。待先打的孔处理完毕后,再对未打的孔进行处理。
5. 将生石灰块加工成直径50mm的小块,分层填入孔洞中,并用干砂灌充缝隙,再利用铁棒进行捣压。当填至距地面500mm时,使用C2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封口。
6. 填入的石灰块通过吸水后体积膨胀,可迫使地基下的土进行挤压,产生向上的抬力,有助于控制沉降墙体的裂缝。对于基础渗水导致的沉降问题,此法效果显著;对于设有地圈梁的房屋,加设抬梁是有效的处理方法。
(二)混凝土梁下垂直裂缝处理
当混凝土梁下的墙体出现垂直裂缝时,这往往是由于墙体截面小、抗压强度不足所导致。为解决这一问题:
1. 需要卸除楼面上的所有荷载。
2. 设置支墩基础于梁的底部,并根据梁和楼层的重量确定基础面积。再放置千斤顶于支墩上,并直接顶住梁的底部。
3. 逐渐顶升梁部,直至其微微移动后停止。随后可设立支撑或抬梁以固定梁体。
4. 凿除梁下部的砖块,并按照所加梁垫的长度或厚度确定凿除的宽度和厚度。
5. 对冲刷出的墙面进行浇水清洗后,铺设水泥砂浆并预制的梁垫。再用斜铁打入梁底面以完成处理。
(三)墙面裂缝的处理
墙面上的各种裂缝不仅影响墙体的使用功能和承载力,还对墙面的外观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
1. 在处理前需了解墙体材料并选用相应的修缝材料。如为普通砖体则使用水泥砂浆。
2. 使用小型切割机沿裂缝两侧30mm处切割出宽内窄的三角形缺口,深度达20mm。
3. 清洗切口并确保砖体吸水深度达到20mm。
4. 使用水泥素浆铺抹切口并嵌填补缝砂浆。每次抹压的砂浆厚度控制在10mm以内。待第一遍抹灰后24小时再进行第二遍抹灰。
5. 若墙面裂缝较宽或较长时,需相应增大切口尺寸至最大50mm并清理旧砂浆。补缝后沿缝贴纤维布再抹面层灰以控制裂缝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