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恰逢农历七月初七,亦是传统佳节七夕节。此节日又称为七巧节、乞巧节或七夕祭,其起源可追溯至对星宿的崇拜,后因融入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而逐渐染上了浪漫的色彩。
在这一天,民间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乞巧”、香桥会、揭露水等。与此美食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各地都有独特的食物来庆祝这一节日。
七夕习俗之“乞巧”
乞巧是七夕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据资料记载,七夕夜晚,年轻女子会摆放时令水果,向着月亮祭拜。她们还会进行各种乞巧仪式,祈求织女赐予她们聪慧的巧手和美好的姻缘。
江苏的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一带,七夕的香桥会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传说的体现。香桥用纸包线香搭建而成,栏杆上则装饰着五色线。在七夕之夜,人们会祭祀牛郎和织女双星,祈求幸福吉祥。之后,香桥会被焚化,象征着牛郎织女走过香桥相会。
陕北的“巧姑”
在陕北地区,七夕节会有各种乞巧活动。女孩子会制作穿花衣的草人,称作“巧姑”。她们还会进行剪窗花比赛,看谁的技艺更胜一筹。
河南的“磨喝乐”
旧时河南开封的儿童在七夕节会玩“磨喝乐”,这是一种小泥偶,形象是手持荷叶的可爱儿童。人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乞求巧艺和多子多福。
广东的七娘会
在广东,七夕的传统民俗是“七娘会”,也被称为“拜七姐”。人们会在宗乡会馆摆下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上摆放着鲜花、水果等物品,表达对巧艺的祈求。
广西的七夕习俗
广西地区有储存七夕之水的习惯,人们认为这天的水具有健康和吉祥的寓意。红头绳也是当地七夕的一个象征。
七夕美食
各地的七夕节美食各具特色,但都围绕着“巧”字展开,也被称为“巧食”。这些美食表达了人们对于心灵手巧和生活美满的朴素愿望。
巧果
在浙江等地,七夕节有“巧果”这一应节食品。这是一种用油、面、糖、蜜、芝麻制作的糕点,款式多样。全家人会在七夕晚上围坐品尝。
酥糖与江米条
酥糖和江米条是七夕节不可或缺的美味。酥糖以织女形象为造型,人们认为吃了这种酥糖也会变得灵巧。而江米条则是老南京人的七夕记忆,用糯米粉制作而成。
除了上述习俗和美食外,各地还有许多独特的七夕食俗等待你去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