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章节概括 儒林外史1~56回内容概括

2025-01-2916:19:47常识分享0

《儒林外史》

【知识梳理】

四、全书内容概览

《儒林外史》首回“说楔子敷陈借名流隐括全文”作为全书的总纲,点明了主题和创作意图。与首回相呼应的第五十六回则以“幽榜”作为收束,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使全书浑然一体。

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至第三十回,主要描绘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景。以周进、范进等人为代表,生动展示了科举制度下文士对“功名富贵”的追求和部分文士的无聊行径,如攀附、附庸风雅等。

第三部分则从第四十七回至第五十五回,描绘了社会风气的日益恶化,一代不如一代的景象。其中仍有几个市井奇人,如王冕、周进等,他们虽处逆境,却仍努力维持着内心的坚持与高尚。

五、经典情节简述

1. 王冕避世隐居:王冕家境贫寒,擅长画荷花。他因不愿与官绅为伍,选择了远离尘世的道路。后在元末明初的时期,他为了不涉政事,选择了隐居会稽山。王冕的品质,展现了勤奋好学与品格高洁的典范。

2. 周进的科举梦碎与重生:周进在薛家集教书时遭受了梅玖的嘲讽与王举人的轻视。他心怀科举之梦,却屡受打击。后因参观贡院触景生情,大哭之后得到众人资助纳监,最终中举人、进士,成为广东学道。

3. 范进的喜极而疯:范进从年轻时开始考秀才,直到年老才得中。中举的消息传来,他因过度喜悦而发疯。这反映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深刻影响以及范进的热衷功名与虚伪性格。

4. 严监生的临终执念:严监生虽为乡绅,却是个胆小又爱财的人。临终时因灯里有两根灯草而念念不忘,直到妻子赵氏挑掉一根灯草才安心离世。这一情节展现了严监生的吝啬与执念。

5. 匡超人的孝顺之路:匡超人以孝顺著称,无论父亲深夜需要什么,他都会陪伴在侧,直至天明。即使自家失火,他也首先救出父母。这体现了匡超人的淳朴与孝顺。

6. 莺脰湖:娄氏兄弟因科举不顺返回故里,引来一群读书君子聚在一起,高谈阔论、附庸风雅。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名士心态与对功名的渴望。

7. 西湖斗方诗会:西子湖畔的斗方名士们以诗词附庸风雅,他们表面潇洒却内心渴求功名富贵。

8. 杜少卿的大度款待:杜少卿对朋友、戏子甚至陌生人都很热情招待,甚至不惜当掉新衣来帮助他人。这体现了他的扶危济困与豪爽侠义。

9. 杜少卿夫妇的山游:杜少卿带着妻子游山玩水,大醉后携手游山引来众人围观。这展现了杜少卿尊重女性、自然洒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