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费的账单令人咋舌,这个月竟然破千了!
刚支付的985元电费,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这个月,我家的电费高达800余元,让人心疼不已。
近期,随着上海居民陆续收到电费账单,许多小区内如松江区某小区的群里都炸开了锅。其中,郭女士查看电费账单时发现,上月电费高达“1191.8”元。
郭女士对这一数字早有预料。每到冬季,家中的空调、踢脚线取暖器以及石墨烯取暖器都会开启。她更偏爱使用两个取暖器,因为它们安静且取暖效果好。
郭女士表示:“虽然空调的暖风能迅速充满房间,但吹久了会让人觉得干燥。而取暖器则能提供恒温且舒适的取暖环境。”她发现每年的12月份电费都异常高,去年和今年的电费相差无几。
郭女士的邻居臧女士的电费却只有253.9元。这让她感到困惑,同小区、同户型,为何电费差距如此之大?于是她决定去臧女士家探访并询问原因。
经过交流,郭女士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她所选择的“取暖神器”。原来臧女士家购买了一款地热垫,其低耗电性能让整个家庭的取暖费用大大降低。
臧女士解释说:“我购买的地热垫尺寸为1.8m×2m,每天开启8小时以上。我在购买时就已经注意到了其功率标记为1106W,所以一天使用下来只需要耗费少量电。”
听闻此言,郭女士回到家后仔细查看自家取暖器的功率标记。她发现两个取暖器的额定功率都高达2200W。这意味着即使每天只使用8小时,也要花费更多电费。郭女士家的其他房间也可能使用了类似的高功率取暖设备。
这也使得大家对于过去所追捧的“取暖神器”产生了重新思考——在取暖效果和费用之间,究竟该如何抉择?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和探讨这一现象。记者发现许多原本备受推崇的取暖器如踢脚线取暖器和石墨烯取暖器现在被戏称为“电费刺客”。尽管它们的价格不高,但使用起来耗电量惊人。
虽然踢脚线取暖器的效果出色,但其高功率也让不少用户直呼“交不起电费”。有市民甚至表示为了省电已经决定放弃使用这些“取暖神器”。
对于这一现象,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取暖设备时不仅要关注外观和功能还要特别留意产品的“额定功率”。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耗电量和长期使用的成本。
在市场上常见的石墨烯取暖器和踢脚线取暖器等设备功率普遍较高往往意味着较高的电费。相比之下地热垫等电热产品虽然功率较低但也能提供足够的取暖效果。
水暖垫相较于电热垫更为节能而电热垫则根据尺寸大小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较为经济实惠。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设备的取暖效果和长期使用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