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所向,何处非净土;门扉轻闭,深山自在心
内心若能寻得平静,又何必在乎身在何处?内心若躁动不安,身处宁静之地也难以平复。若非从内心深处寻求安宁,任何外在的安慰都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陶渊明笔下的“心远地自偏”便是此理。若心不宁静、不悠然,又怎能达到“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呢?
花开半时最动人,酒至微醺最怡情
曾国藩所说的“花未全开、月未圆”之道理,体现了惜福之意。盛开的花朵与圆满的月亮固然美丽,但稍留余地更显期待与憧憬之美。
就如同品酒一样,微醺之时最能愉悦心情,过于酣畅可能会伤身且失态。
人事虽难如人意,尽心无愧乃为上
无需刻意追求他人之重视,亦无需担忧被忽视。以平常心对待一切,活出自我。
知足常乐心常满,无求乃高人自安
懂得知足的人常感快乐,因为他们懂得看淡一切得失。无论富贵或贫穷,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如白居易所言,“权门要路”虽显赫一时,但能看破名利之累者方能真正长寿与乐观。
柳絮飘摇自有姿,梅花影落显精神
过于者如同墙头草,无骨之态难以成大事。
乾坤静默容我思,名利纷扰任人忙
白居易的诗中道出了一种超脱名利的心态,能于喧嚣中寻得一份宁静实属难得。
观海悟道知进退,心中有山现天真
修心的三个境界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超越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纠缠;最终达到内心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风平浪静凭一语,海阔天空赖退步
退一步之法既是做人之智也是处世之巧。
——节录自古人《菜根谭》
心静临水乐自生,晨起寻鸟悦心情
只有内心清净无杂念时,才能感受到与水共处的乐趣。
一声长啸山谷应,四顾举首天海宽
孟子的浩然之气与陆九渊的宏大胸襟都是胸怀天下的象征。
竹有虚心叶低垂,梅傲骨气不仰人
大地的包容养育了百川的壮阔与气势;人的低姿态反能显露高境界。
就如那大海般的心胸和王者的风范。
粗茶淡饭有真味,明窗净几享安居
若能淡泊名利、静心品味生活,即使粗茶淡饭也能品出真味。
正如那位江上老翁般笑谈古今风云。
开怀笑对天下事,慎言慎行避是非
"人无十全,瓜无滚圆"的俗语告诉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他人的短长。高僧慈受禅师的也提醒我们要慎言慎行、远离是非。
鹦鹉前少言多行善,小人旁需慎言行
防人之心不可无但也不必过度揣测他人心思。逢人只说三分话也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