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中,苹果零售店的门外排起了长队,人群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透过玻璃幕墙,阳光温柔地洒落在那个熟悉的咬了一口的苹果标志上。小王,一位热情的果粉,终于拿到了心仪已久的新款iPad mini。他兴奋地拆开包装盒,铝制外壳光滑如镜,设计感十足的棱角令人眼前一亮。
“我早料到了。”一旁的老果粉老李摇了摇头,淡然道,“自从iPhone 12开始,苹果就在玩‘环保’的把戏了。”
四年时间,苹果的“环保”愈演愈烈。2024年的某个秋日,新款的iPad mini欧版包装中已然不见充电器的踪影。相对之下,国行版本的20W充电头仍然在列,但未来的命运却令人担忧。
小王细算着账目:“上次买iPhone就没有送充电器,这次买iPad还得额外花钱买充电器,一个充电器就要两百多。”尽管倡导环保,但消费者的钱包也需得到关爱。
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全球超过两亿部iPhone用户进入了“无充电器时代”。若以每个原装充电器150元计算,节省下来的成本流向了何方引人深思。
深圳某手机配件厂的老板张明洞察了商机:“苹果不送充电器后,我们第三方充电器的销量大幅增长。”然而他坦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用户投诉也随之增多。
不止充电器,就连经典的Logo贴纸也悄然告别。今年的iPhone 16和新款iPad的包装盒中,那张承载着无数人情怀的小白贴纸已无处寻觅。
小李,一位90后的果粉,陷入了回忆:“记得上学那会儿,把苹果贴纸贴在笔记本上可是件倍儿有面子的事。”如今回想起来,他笑道:“那时候一个贴纸就能让人快乐那么久。”
更为让用户感到纠结的是充电速度。新款iPad mini依然保持着20W的充电功率,充满电需要整整两小时。而安卓阵营早已迈入80W快充的时代,iPhone的“龟速充电”似乎成了常态。
面对质疑,苹果以“快充伤电池”为由进行回应。然而在第三方实验室的数据面前,这一说法显得站不住脚。长期测试显示,合理的快充方案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微乎其微。
走访多家苹果授权维修点后发现,因充电器质量问题导致的设备故障呈上升趋势。一位维修点负责人无奈地表示:“劣质充电器不仅影响充电效率,还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害。”
深夜时分,各大电商平台的充电器销售依然繁忙。店铺客服忙碌地回应着各种咨询:“兼容性好”、“支持快充”、“价格实惠”……在各种营销话术中,用户的选择变得愈发困难。
随着天色渐亮,新一天的排队购机热潮再次开始。面对愈发“简约”的包装盒,果粉们不禁思考:在追求环保的是否能够兼顾用户体验?那个曾经充满科技与人文关怀的苹果,是否还记得最初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