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间,我时常在“一路有家驹”的情怀中回味Beyond的经典情歌。但有一首歌,我很少深入探讨,那就是“情人”。这首歌,或被轻描淡写地略过,或被避而不谈,它就是黄家驹笔下的凄美绝唱。
喜欢“情人”的歌迷众多,我似乎从未遇到过不知道这首歌的。这首歌在Beyond的情歌中,播放率稳居前列,高翻唱率更是证明了其受欢迎程度。
哪些明星翻唱过“情人”呢?据不完全统计,有张学友、梅艳芳、陈慧娴、陈奕迅、梁静茹等等。如此高的翻唱率和传唱度,想不记住都难。
为什么我很少深入地聊它呢?其实,每次想到家驹的感情经历,想到他那句“期待的爱,怎么一生总不可碰到……”,我就像撞到了一堵坚实的大墙。家驹的这首歌,仿佛是他内心深处的独白,充满了无奈和孤独。
家驹对爱情的渴望很强烈,他希望找到一份默契的纯爱。然而在现实中,他总是满不在乎的样子,甚至要强装洒脱和自然。他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东西却总让他感到不满。他的灵魂伴侣似乎只存在于音乐和吉他中。
“情人”这首歌诞生于日本,写下它时,家驹正处在无奈和绝望中。亲人、爱人、友人和歌迷远在香港,自己却在异国他乡挣扎。可以想象,当时的家驹心中是多么的失落。最后歌曲出来的效果也是孤独清冷,悲戚满怀。
“情人”是华语乐坛少有的佳作。旋律歌词才气超然,编曲温婉华丽。听它的过程就像是在凝望一幅苦恋主题的画卷。家驹的演唱引人入胜,每一句尾字的颤音都注入了深情。三子的合音意境奇佳,令人潸然泪下。而隐于人声背后的底色音效,华美中透出一抹悲凉。
虽然翻唱版本众多,但在穿透力和感染力方面,都难以与原作匹敌。家驹特殊的声线、他的性格、他的经历,都与“情人”牢牢焊接在一起。他与歌互溶了,所以他的诠释方式和味道太难企及。
刘卓辉的歌词与家驹的曲调完美匹配。他们之间的合作就像是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盼望你没有为我又再度暗中淌泪”、“你可知 谁甘心归去”……句句歌词都饱含深情。
刘卓辉填词时的心情与家驹当时的心境不谋而合。困居日本的他,思念着远方的情人,身心俱疲。而歌词完成时,家驜却已意外离世。这首歌仿佛是一句未了的遗言,“我即使离开,你的天空里……”
在Beyond的情歌中,“情人”的播放率很高,而在人们最不敢常听的情歌里,“情人”也常被提及。不敢常听的原因多是因歌而感同身受的伤感与无奈。但每当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和歌词时,我们也会在无形中获得一种温暖的力量。
尽管我们可能无法再见到写出这样美丽情歌的人了,但我们可以相信他们一定还藏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继续创作着他们的音乐。
这就是“情人”,一首让人无法忘怀的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