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白居易《池上》

2025-01-3001:43:12常识分享0

小池

—— 杨万里

细流悄悄淌出泉水口,静默无声似有所留。

水面倒映树影柔,倾心爱着晴日光辉。

新荷初露尖尖角,尚带湿润的露珠。

蜻蜓早已立上头,夏日生机跃然眼前。

注:“露”音lù,不读lòu;“头”在诗句中不读轻声,而是读二声。

注释

小池:指的是杨万里故居旁的大池塘。

泉眼:泉水涌出的地方。

惜:表现了泉水的珍贵与不舍。

照水:指水面对阳光的反射。

轻柔:描述了晴日风光的柔和。

尖尖角:指荷叶刚出水面的状态,尖端尚未展开。

上头:即上面,此处指荷叶的顶端。

译文

泉水因珍重而缓缓流出,无声地流淌着,水面倒映的树影也钟爱这晴日的柔美。

那初出水面的荷叶尖角,还带着湿润的露珠,早有蜻蜓飞来,停在了它的上端。

赏析

此为一首极妙的写景小诗,充分展现了杨万里的“诚斋体”风格。诗中每句描述了一种景物:泉眼、树荫、小荷、蜻蜓,虽未明提小池,但句句都在描绘小池之景。

首句的“惜”和次句的“爱”赋予了景物人的情感,使得整个画面灵动起来。而后两句则如同一台摄像机,将焦点对准了新荷与蜻蜓,定格了这一瞬间的生动画面。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他出生在国破家亡之际,深受思想影响,作品多涉及生活之美与人性之善。

诚斋体的特色

诚斋体是杨万里独特的诗歌风格,其特点是构思奇特、语言自然活泼、情感真挚、富于幽默。这种风格的形成,源于他对于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与不断探索。

杨万里最初也曾模仿他人写诗,但总觉得不满意。一次失败后,他决定摒弃模仿,开始寻找自己的诗歌语言和风格,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诚斋体。

飞花令中的“小”字诗句

低矮的茅檐边景色小,溪上青草惹人爱。——《清平乐·村居》

小孩撑着小艇,偷偷采回白莲。——《池上》

年少离家久未归,乡音不改鬓毛衰。——《回乡偶书》

小时候望着天上月,以为是白玉盘。——《古朗月行》

登高望远见众山小,眼界开阔心舒畅。——《望岳》

我是一位记录者,分享与家中那个调皮可爱的小女孩的成长故事和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欢迎您的关注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