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母戊鼎与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和后母戊的区别

2025-01-3001:51:38百科知识0

就考古而言,殷墟无疑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举足轻重的一处遗址。

——此言出自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先生。

朱小凤 著

三千年历史长河,文明的璀璨与辉煌引发我们深思“从何而来,到何处去”的重大命题,探寻“何以”的答案。文字作为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殷墟的考古发现中,甲骨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甲骨文,作为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不仅是汉字的源头,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它在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殷墟,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被考古发掘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其出土的甲骨文,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记录,将的信史推进了约1000年。

在文化探索纪实节目《闪耀吧!文明》的最新一期殷墟篇中,发起人陈坤与追光伙伴许丹睿一同来到了河南安阳,共同揭开殷墟与甲骨文的奥秘。

01 司母戊鼎与后母戊鼎之谜

前段时间,全国网友为一个字的争议热议不已,登上了热搜第一。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古代最重的青铜器——究竟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

为何我们曾经的教科书上写的是“司母戊鼎”,而现在却改为“后母戊鼎”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本期的节目中将被专家揭晓。学术界对于这件青铜器的称呼一直存在争议。

从字形上来看,甲骨文的书写自由度较高,可以向左、向右或者上下书写。“司”与“后”在甲骨文里是同源分化的,互为反写。也就是说,无论写作“司”还是“后”,都可能表示“司”,也可能表示“后”。

从字意上来说,“司”通“祀”,即有祭祀的意思。“母戊”是商王武丁后妃妇妌的庙号。“司母戊鼎”即是商王武丁的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器皿。而如果是“后母戊鼎”,则代表着另一种含义。

那么,到底是“司”还是“后”呢?这需要我们通过同期文物和史料来进一步确认。

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的后母辛鼎,与商后母戊鼎在形制、纹饰和铭文风格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而历史记载中,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由此专家推断,出土后母戊鼎的墓主人也是武丁之妻。这为我们的疑问提供了线索。

值得一提的是,“后母戊”也可能是一个字。后母戊鼎作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其重量达到了832.84千克,工艺精致,纹饰美观庄重。2011年3月,博物馆正式将“司母戊鼎”更名为“后母戊鼎”。从严格意义上讲,“司”的写法也并无错误。

关于“司母戊”的更多疑团尚待解开:它是一个字、两个字还是三个字?这也仍在讨论之中。只能说,考古仍在继续,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