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正在构建着众多的地下传奇线路。
每一条线路,都承载着一份独特的精彩。
今天,地铁君要带大家走进一个特别的站点。
这个站点,其复杂程度简直就像是需要“飞天遁地”的“盘丝洞”!
你可能会好奇,这跟我有啥关系呢?
告诉你吧,这其实是“雨女有瓜”,也就是与你有关的网络热梗。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个站点可是个“自带流量”的大咖——孵化园站!
别看它名字普通,但它的地位可不一般。它位于成都市的交通要道,是轨道交通的十字路口,更是行政与科技的中心。
对于轨道交通来说,孵化园站是个三线换乘的枢纽站点,包括1号线、9号线和18号线。
在未来,这个站点将会有极大的存在感。
9号线孵化园站是个施工中的难点站。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站点与现有的1号线和上跨在建的18号线并行而过,同时还要下穿天府大道。
简而言之,孵化园站是个技术活儿,需要“技术流”来攻克。
这个站点的地质结构十分复杂。在地下24米的深处,建设者们需要明挖和暗挖同步进行。
他们只能借助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掘进开挖。
5月的成都气候多变——大太阳和白天的暴雨都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更别说在这样一个狭窄的场地内进行的多项交叉作业了。场地宽只有25m,长却有350m。
龙门吊在这样的场地里,一侧得围挡,另一侧距离围挡不能超过3米。
这么小的场地,还得进行浇筑混凝土、土方外运、摆放机械设备等工序。
因为空间有限,那些在地下工作的挖掘机都得用吊车吊下去。
这里的23.4万方渣土只能通过吊斗从基坑深处吊出地面。夜晚得加班加点地运走渣土。
空间有限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让人头疼的是站内的管线布局。管线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横跨车站基坑的有十多处管线。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
尽管如此,孵化园站的工期却非常紧张,从开工到竣工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我们也没有忘记“绿色施工”。从1号线孵化园站的B口出来,就能看到一面隔音墙,它能够减少施工噪音对市民的影响。
其他线路的建设进展也值得我们关注。比如6号线三期、17号线一期和9号线一期的工程进展。
每个线路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挑战。成都地铁的每一条线路都在为城市的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成都地铁的建设是一场技术与挑战的较量。每一个站点、每一项工程都是对建设者们技术和智慧的考验。我们期待着这些线路的顺利完工,为城市的交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