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 古诗《一望二三里》

2025-01-3007:04:37百科知识0

《邵雍古诗:平淡中显不凡》

一首数字编织的古诗,自其诞生起便历久弥新,引人反复吟咏,难以忘怀。

田园风光,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爱的题材。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出雨后山间的清新与宁静,令人心生愉悦。孟浩然的诗篇则展现了与友人相聚的欢乐与乡村的宁静。而北宋的邵雍,用他独特的笔触,呈现了我们熟悉的山村景色,他的《山村咏怀》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自有其韵味。

数次出行,每每数里之外。看到那山村中,炊烟袅袅升起,四五户人家温暖着彼此。行路间,经过六七座亭台,沿途鲜花盛开,十枝,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山村画卷。这种熟悉而又亲切的场景,让诗人停下了脚步,内心感到无比的愉悦与宁静。

“一去二三里”中的数字,虽只是大概之数,却也可能是二三十里的真实写照。“烟村”描绘了三月时节,山村被轻烟缭绕,四五户人家的炊烟显得格外温馨。“亭台六七座”在古代的长亭短亭之中,诗人或许曾多次驻足休息。“十枝花”虽看似具体数目,但实则表达了春天鲜花遍地开,而诗人的眼中却只聚焦于那最引人注目的几枝。

那么,邵雍为何如此写作?原来他运用数字拼图,正是为了构造诗的意境。从一到十的数目嵌入句子之中,形成了一幅自然朴实、不加雕琢的山村春光图。其文字简练直白,读来朗朗上口,好读好记好理解。虽然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却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邵雍,这位北宋的哲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河南大邵村,后居洛阳。他与众多文人墨客交游甚密,被誉为“北宋五子”之一。他的品格自律高要求,对待生活态度淡泊。为了钻研《易经》天象,他数年居住在山上,不畏严寒酷暑。正是这种淡泊的性格,才让他写出了如此清新纯朴、趣味十足的诗篇。

一介布衣的他,虽生活简朴,但却刻苦求学,乐于教人。他的诗篇广为流传,受到了人们的敬重与喜爱。就连当时的名臣司马光也对他十分敬重,称他为知己并为他购置良田草堂。

邵雍的诗篇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家的思念与根缠故土的情怀。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会对家有那份深深的眷恋。当他游历途中,虽然表面上是愉悦舒心的状态,但内心深处却对家有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在看到熟悉的山村时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如今的人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但情感却是如此相似。特别是人到中年更能体会到在外漂泊久了见到同龄人时的那种亲切感。看到炊烟袅袅的山村更是格外亲切这是对家的思念也是对过去的回忆。

总之这首古诗以其独特的魅力触动了我们的内心柔软之处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无论是在外漂泊的你还是在家的我们偶然读到这首诗都会让我们思绪万千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