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司马迁写史记用了多久

2025-01-3007:16:39常识分享0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详)字子长,仿佛就是为了创作《史记》而生。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自述:“儿时耕牧于河山之阳,十岁便诵读古文,二十岁南游江淮,曾上会稽,探禹穴,观九疑,浮游于沅、湘之间。后北涉汉泗,研究齐鲁文化,亲历孔子的遗风。他遍访邹峄之地,虽困厄于鄱、薛、彭城,亦能过梁楚而归。后来,他担任了郎中一职,奉命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筰、昆明之地,尽忠职守。”其扎实的家学与丰富的经历,为传承父业、创作《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

司马迁的塑像静立

在父亲逝世三年后,司马迁接任太史令一职,这使得他能够更加方便地博览石室金匮之书。他开始整理并融合百家之长,开启《史记》的创作之路。

话剧中的司马迁形象

然而人生总有风云变幻。汉朝天汉二年(前99年),汉将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之事,司马迁为其辩护而身陷。面对生死抉择,司马迁选择自请腐刑,以保全性命。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宏大志向,“成一家之言”的坚定信念,用本纪、表、书、列传、世家等多种体裁相结合的方式,历时十八载,创作出五十余万字的《史记》。此载了从轩辕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历史风云。

司马迁的伟大之处在于:一、他开创了通史的先河,成为史学界的巨擘。其《史记》成为后世各代史书的典范。二、他擅长叙事说理,文笔质朴而不粗俗。他的写作态度“其文直,其事核”,既不虚美也不隐恶。三、他不仅创造了纪传体历史学,还推动了散文写作达到新的高度。因此后人尊称他为“史圣”。鲁迅先生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先生则称司马迁为“千秋太史公”。联合国教科文更是将其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史记的光辉与传承

直至汉宣帝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才由其外孙杨恽于世,传之后世。随着历史的流转,各代人士纷纷敬仰遗文、修建祠墓以纪念司马迁。其中尤以西晋殷济最为显著,他在古夏阳县城南的高岗上为司马迁建石室并立碑树桓。历代修葺扩建使得其祠墓规模不断扩大。

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值得指出的是,保护司马迁祠墓的工作由当地人持续进行。经过多次扩修与保护工作,其祠墓已被列为陕西省及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司马迁祠墓已成为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祭祀广场、大型石雕像及青铜像等无不彰显着人们对这位伟大史学家的敬仰与纪念。

文化的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