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翠的色彩润染三秋,波涛的痕迹刻印。削成青玉的薄片,截断了碧云的根脉。
风穿过岩石的,苔藓文饰守护着洞门。三峰虽小却具华山的神韵,或许是它的子孙。
——仿唐·白居易《太湖石赞》
在文化中,赏石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石头中蕴藏了无数的故事与篇章,如同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传说,《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著作都与石头息息相关。
(太湖石示例图)
据史载,赏石文化始于商代,而太湖石则在唐朝因它的独特魅力而闻名于世。古人深信“山若无石则无奇,水若无石则不清,园若无石则不秀。”他们将太湖石这种古朴而飘逸的石头引入园林之中,使其成为一种造园的艺术手法,令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
(太湖石景观示意图)
明代画家兼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曾描绘:“太湖石在水中的尤为珍贵,经过岁月的波涛冲击,都变成了空灵的石质,表面玲珑剔透。”太湖石因产于苏州的太湖地区而得名,经过长时间的湖水冲击,形成了许多窝孔,形状奇特且独特。它具有“皱、漏、瘦、透”的美丽特质,是古代四大奇石之一,深受造园家的喜爱。
(石景示例图)
太湖石是大自然的杰作,汇聚了三山五岳的精髓,将百洞千壑的景致集于一身。有的灵秀飘逸,有的深沉古朴。每一块太湖石都是自然天成,独一无二。它的每一处都充满了精巧的构思。
(石景示意图)
在古代,采石工人需潜入水中取石,用绳索捆绑,再运往工地造园。无论是单独摆放还是叠成假山,都深受帝王将相及士大夫文人的喜爱。如今,天然形成的太湖石在湖水中已经难以寻觅。
绿城·桃李春风深知太湖石的价值。他们精心挑选来自苏杭原产地的太湖石,并邀请传承百年的匠人进行设计雕琢。经过反复试验与摆放,他们成功打造了西宁独有的太湖石景观。
(绿城·桃李春风的太湖石景观示意图)
漫步于园中,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山石的形态肌理令人流连忘返。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的太湖石在参差错落间展现了人传承千年的风雅。
如果说石头有两次生命,那么第一次是它的物质生命,在自然界中经过万年的沉积形成。而第二次则是它的艺术生命,因它绝美的形态被人欣赏而焕发新的生机。对绿城·桃李春风而言,太湖石不仅仅是景观的堆砌,更是一件承载着人山水情怀的灵气艺术品。
(艺术景观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