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公分是多少厘米 一尺等于多少厘米

2025-01-3017:15:07常识分享0

2023年1月15日

林语堂曾言:“生命之舟起伏波澜,我却以堂堂七尺男儿的姿态站立于天地之间,确信我定能乘风破浪,实现成功。我的自信与当年的东吴周郎不相上下,不逊于躬耕陇亩的卧龙诸葛。我追求的,是与他们相似的境界。”

那么,为何男儿要被称为“堂堂”,且常与“七尺”联系在一起呢?

“堂堂”一词最初见于《晏子春秋》。国君齐景公曾言:“我即将离开这堂堂的而死。”自此之后,“堂堂”一词开始广泛使用。如《论语》中描述张飞的气度:“堂堂张飞,难以与他并肩实践仁道”。又如《后汉书》中对伏湛的描绘:“其容貌之堂堂,为的光辉。”在历史长河中,诸如耶律楚材、冯梦龙等文人墨客也在其作品中运用了“堂堂”一词。

深入探究,“堂堂”不仅形容盛大,还用来形容容貌庄严壮伟、志气宏大以及事物光耀明亮。其含义可谓丰富多样。

自古至今,“七尺”成了衡量有志或身貌男儿是否“堂堂”的身高标志。关于七尺男儿的身高,外界常有疑问:这七尺究竟有多高?以现代计量单位换算,每尺约等于33.3厘米,那么七尺就是约233.1厘米。这不禁让人想到,那些被称作“堂堂七尺男儿”的巨人形象。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能达此身高者寥寥无几。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一尺”并非等同于现代的厘米数。在商朝出土文献中,一尺仅相当于现在的17厘米。若以此计算,七尺男儿的身高仅为119厘米,显然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堂堂七尺男儿”形象相去甚远。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各朝虽有所不同,但都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随着历史的演进,各朝“一尺”的长度也有所变化。如秦时一尺为23.1厘米,晋时为24.2厘米,唐、宋、明、清时更是有所不同。这些变化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各朝男子身高的重要参考。

根据《汉书》及洛阳汉墓出土的汉尺推测,汉朝一尺的长度大约在23至24厘米之间。三国时期的一尺约为24厘米。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的身高,若以三国时期的一尺为标准换算,他们的身高都达到了“堂堂七尺”的标准,甚至更高。

身高七尺被视为男儿入“堂堂”之列的基本尺度。这不仅关乎身高,更关乎男儿的志气与气度。

亲爱的读者,您是否也属于那“堂堂”“七尺”的男儿之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