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行书,如流水般自然流淌,其中尤以《兰亭序》为最珍贵的墨宝。此作笔触仿佛神助,享有“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之赞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佳作!《兰亭序》书写时如行云流水般洒脱,骨格清秀,点画间流露出极富韵律的艺术美感。无论是横、竖、点、撇、钩、折、捺,都展现了笔锋运用的精妙之处。
一、起笔的笔法
与楷书相似,行书的起笔也有顺锋起笔和逆锋起笔之分,亦称露锋起笔和藏锋起笔。学过楷书的人都知道其具体方法,此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行书更偏向于使用露锋起笔,使书写显得轻灵便捷;而楷书则更多地使用藏锋起笔,使起笔更具力度感。
二、收笔的笔法
行书的收笔多采用露锋,以展现其精神外露、点画呼应的生动之感;而楷书则更倾向于使用回锋,使笔画首尾呼应,显得含蓄沉实。在起笔与收笔的过程中,还有“方笔”与“圆笔”的区别。
三、行笔过程中的笔法
(一)中锋。
中锋是书法的基本笔法,即行笔时笔锋位于笔画中间,给人以圆润含蓄的感觉。
(二)侧锋。
侧锋行笔时,笔锋位于点画的一侧,也称为偏锋。它赋予笔画险绝俊美的感觉,“正以立骨、偏以取态”。
(三)提、按、顿
提笔是在行笔时边行边轻微提高笔尖,保持笔锋不离纸面,以写出稍细的笔画。
按笔则是向下用力的书写动作。
顿笔则比按笔用力更重。
提、按、顿在书写过程中是连续的动作,如写“一”字时,起笔处用按笔,接着用提笔,收笔处用顿笔。再如写“捺”时,起笔处较细用提笔,随着边行边按下笔锋,笔画逐渐,至捺脚处最粗需用顿笔,随后又逐渐提笔。
(四)转笔、折笔、挫笔
转笔时需裹锋而入,保持行笔匀速,使其圆转运行,给人以含蓄圆劲之感。
折笔则是逆锋起笔、侧锋切下,改变行笔方向的方法,赋予笔画方整峻峭的感觉。转笔和折笔常用于起笔和笔画拐弯处。
挫笔是指行笔时突然停止并改变方向的动作。
(五)其他笔法
轻笔用于写细线条,重笔则用于粗线条。一画的之内也有轻重的变化。
衄笔为行至收笔处逆笔返回的动作。
抢笔是在落纸前先在空中做折笔的动作。
过笔是写主笔画时迅速有力的行笔过程。
(六)渴笔
渴笔指含墨较少的笔画,也称为枯笔。行草书中常用此法,使字迹显得奔放而凝重、流畅而苍劲。
[推荐] 滕王阁实木兼狼羊熊书法提斗毛笔,14/8/2.4公分规格仅售45元。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