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广汽传祺以其卓越表现,荣获中汽研颁发的三张“能效之星”产品认证,标志着该品牌在40%热效率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其自身发展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那么,这一成就对于自主品牌发动机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呢?
具体而言,广汽传祺的第三代1.5TGDI、2.0TGDI发动机以及第四代2.0ATK发动机均获得了认证。这三款发动机的热效率均超过了40%的门槛,分别达到了40.48%、40.23%以及令人瞩目的42.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代2.0ATK发动机的热效率更是超越了丰田2.5L混合动力的41%热效率,同时也超越了近期发布的东风风神的高效率发动机,成为了国内自主品牌中热效率最高的单一发动机产品。
就在昨日,有关这一消息的微头条迅速成为关注焦点。在短短的时间内,评论区便了上的关注,但其中所呈现的评论风向却似乎反映出国内消费者对于广汽传祺热效率的某些质疑。
那么,何为“发动机热效率”呢?
我们需要明白,“热效率”指的是发动机输出的机械功与燃料燃烧产生能量的比值,也就是“最大热效率”。根据热力学原理,任何热能转换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能量损失。但我们的技术手段,如阿特金森或米勒循环等,都是在努力提高这一转换效率。
从历史上看,马自达的压燃发动机已经实现了43%的热效率。而在航空工业中,喷气发动机的热效率可以达到50%-60%,一般柴油发动机的热效率则在35%-45%之间。我们不断努力提升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工作效率,以减少燃料的损失。
广汽传祺在提升热效率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
第四代2.0ATK发动机采用了阿特金森循环、超高压缩比以及外部EGR等技术。通过优化燃油和缸内流动,实现了高效和清洁的燃烧过程。在热管理方面,采用了精确的按需冷却控制,以降低整车能耗。还通过全可变机油泵、低张力环等技术降低了摩擦。
那么,为何网民会对广汽传祺的成就产生质疑呢?
主要原因在于广汽传祺产品质量的问题。据国内第三方汽车投诉平台数据显示,广汽传祺的投诉量逐年递增,导致其销量逐年下滑。尽管其在2018年达到了535,168辆的销量高峰,但到了2019年便大幅下降至384,570辆。在的影响下,2020年上半年的销量仅为135,896辆。
销量下滑背后出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广汽传祺的产品面临着变速箱匹配问题、技术壁垒以及自研双离合变速箱表现不佳等投诉。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安全气囊误报、车身抖动等问题频发,且很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这无疑让人们对广汽传祺的质量管控和服务产生了疑虑。
尽管广汽传祺获得了这三张认证,但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却因此次产品质量问题而受到损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品控环节的匹配与协同工作效能,那么这些认证也许只是表面上的荣誉而已。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