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乏虚弱的状况颇为常见,其主要原因多为烦劳所引起。《黄帝内经》曰:“烦劳过度,损及阴阳。”这一现象正揭示了身体劳损的深层原因。
“烦”与“劳”二者有别。时常感到心累而产生的虚烦,其实是一种假象的虚弱。而长期过度劳累所导致的身心疲惫,才是真正的虚弱之象。如过度加班导致的过劳死,便是身体长期疲劳积累的。
针对不同的疲劳状态,其表现也有所不同。真正的虚弱通常伴随着肌肉无力、脉象虚弱、舌质嫩滑等体征,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畏寒汗出等症状。这表肺脾肾等脏器的阳气不足,此时可通过服用的方进行调理,如真武汤、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等。
若疲劳感并未伴随明显的虚弱症状,而是出现在运动后并未加重反而有所改善的情况,这表明疲劳并非完全由虚症引起。其中一种情况是心理上的劳累感远超身体上的负担,常见于睡眠不安、情绪烦躁、心求宁静而不得。对于这类心理性疲劳,可选用柴胡加龙牡汤、四逆散加龙牡、蒿芩清胆汤或柴芩温胆汤等方剂,以舒缓心胸烦闷、改善睡眠、安定心神。
另一种情况则是体内湿邪过重所导致的疲劳。湿邪入侵会使人肢体沉重、头昏沉、脾胃消化能力减弱、偏软。对此,需在饮食上保持清淡,并坚持使用平胃散、温胆汤或二陈丸等方进行调理。这种调治过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为它是体质及生活习惯所导致的问题。
当身体出现虚实夹杂的状况时,即气血虚弱的同时又积累了严重的湿邪。从舌象和脉象上均可观察到明显的异常表现。对于这种情况,补虚的同时需注意祛湿,补泻同用。例如,香砂六君子汤加风气可用于此症的调理,疗效显著。
曾有一位老年女性患者,体形瘦弱,食欲不振,来找诊治时诉说每日失眠、心悸、头晕眼花,但稍食即腹胀腹泻,身体软弱沉重。其舌淡、脉弱无力,舌中腻为湿邪之象。观察前医处方纯补无效,遂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十余种风和气进行治疗,如青皮、桔梗、杏仁、苏叶等。一周后患者反馈精神大振、食欲改善、不再腹泻腹胀、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这表明在处理虚实夹杂的病症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方可取得良好效果。
对于阴血虚夹湿邪的情况,治疗需分步骤进行。先攻邪再滋补是多年的经验之谈。可用小量九味槟榔散先减轻疲劳感、打通代谢,待湿气减少后再用六味地黄丸进行攻补兼施的治疗。但需知这种体质难以完全恢复,后续生活中需格外注意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