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个晚上,近岸蛋白(股票代码:688137.SH)公布了一份重要公告,这源于江苏证监局发出的警示函。
江苏证监局在警示函中指出,近岸蛋白在4月27日发布的2022年年报存在多处错误和遗漏,这影响了投资者的正常阅读。公司董事长朱化星以及董事会秘书王笃强未能充分履行其职责,未能确保公司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这一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江苏证监局决定对近岸蛋白及其相关责任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即发出警示函。
据透露,江苏证监局所提到的存在错误的年报,实际上是近岸蛋白误传的一个非最终版本。记得在4月27日零点,近岸蛋白发布了其上市后的首份年报,然而这份报告现了不少问题,如用XXX代替实际数字、表格数据缺失等。报告中还出现了多种颜色的标记。
经核实,该年报确实存在错误。随后在4月28日,近岸蛋白发布了一份更正报告,解释了之前的错误。报告称,由于公司内部相关工作人员的疏忽,错误地提交了2022年年报的初步版本,这个版本并非最终版本且与最终版本存在较大差异。
近岸蛋白进一步解释道:“此次错误的原因在于相关工作人员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编制软件的使用不够熟练,没有足够的软件操作经验。他们未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编制软件内提前对年度报告进行校验,导致在提交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业务管理系统时遇到问题。尽管工作人员对文件进行了多次修正,但仍然无法通过系统校验。加上当时使用的校验插件与WPS不兼容,导致最终提交的文件版本混乱。”
在事情发生后的5月1日,近岸蛋白迅速草拟了《年报信息披露重大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并对董秘王笃强、副总经理赵玉剑等几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分、罚款,并取消了他们2023年度的评先树优资格。
近岸蛋白是一家专注于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的公司,并为客户提供相关技术服务。虽然在2022年9月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但公司在上市后的第一年便遭遇了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局面。具体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2.65,同比下降了22.62%;而净利润为0.90,同比下降了39.32%。然而在之前的2020年和2021年,公司的业绩却保持着高速增长。
对此,上交所也向近岸蛋白发出了问询函,要求公司结合行业趋势及竞争对手的业绩情况,详细说明其上市后业绩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近岸蛋白在回复中提到,公司营业收入的下滑主要是由于新冠诊断抗体的销售出现了大幅下滑。由于mRNA行业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以及主要客户的采购周期影响,mRNA原料酶及试剂业务也出现了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