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程为轴,持续十四小时的滴滴驾驶,月终收益几何?一位司机的真实心声:生活挑战不言而喻。
时下社会,有言滴滴业务难以维持生计,言者虽信口开河,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尽管网络预约车平台的确带来诸多便利,然司机朋友们并不见得每时每刻都获益颇丰。如果你梦想能成为腰缠万贯之举,恐怕难以实现;然而若有闲暇时间,以此方式略赚一些零花钱也未尝不可。众所周知,作为国内的约车行业巨头,滴滴已然成为众多车主的副业乃至主要业务。那么,究竟一天驾驶十四小时的滴滴司机,每月能有多少净收益呢?司机朋友们坦言:这可能会让你对现实有更深的体悟。
曾有一位司机在网络上倾诉,他从事滴滴服务已逾两载,几乎每天都要连续驾驶十四小时。他透露自己的月收入大约为一万四千元。深入剖析其运营成本后,你会发现这数字远非表面那么光鲜。他每月需承担约四千元的油费。他所使用的车辆系滴滴公司所有,每月租金近三千元。再加上车辆的日常维修以及偶尔的违章罚款,每月的总开销竟高达八千余元。这样算来,他的实际净利润仅在四千元上下徘徊。坚持数月之后他终究选择了放弃。
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为:一、订单数量与工作时间和距离紧密相关;工作越努力,消耗与支出也越大。二、若以心爱的私家车全职跑滴滴,多数情况下会入不敷出。三、跑滴滴,虽有小额亏损,但时间相对自由。四、选择滴滴公司指定租赁车辆,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五、精明地规划行程并接送顺路乘客,或许能微薄盈利。六、为他人驾驶车辆提供服务,若服务出色、受到乘客青睐则有望实现较大收益。
对于这一现象,广大网友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乘客的行为举止时常令司机感到沮丧。不少司机在网上抱怨,如“乘客在车内吃喝拉撒”、“用划伤车体及座椅”、“粗暴下车甚至踹门离”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一些经历过不愉快经历的网约车司机再也不想接单了,因为心情和车损往往无法用那几十元甚至几元来弥补。
平台似乎偏袒用户一方。当司机遭遇恶意投诉或因乘客原因被罚款、扣分时,向平台申诉的成功率极低。即使司机提供了大量证据并成功说服平台对乘客进行处罚,但司机往往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
过去跑滴滴时主要收入来源是补贴,如今乘客的脾气越来越大,仿佛每个乘客都是大爷一般。加之平台抽成日益加重,有时一个月下来连油费和车损都难以覆盖。
自滴滴开通以来我已注册跑了一年多。在早期有奖励时情况尚可,月毛利润可达一万元左右。但如今随着奖励的减少我选择退出。不禁感慨:在全职跑滴滴两年后,身体逐渐变得坚韧而疲惫不堪;虽然钱赚得不多但时光已逝。
从事滴滴驾驶虽然看似简单却充满挑战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