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结构详解
在佛教文化中,一串完整的佛珠通常由108颗主珠组成。这108颗主珠由一颗母珠(亦称大师珠,常被称为三通或佛头)和三颗数取(两侧为配珠,为顶珠)分隔成四部分,每部分包含27颗主珠。这四颗隔珠象征着佛教中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风。在审美上,佛珠的搭配讲究层次感,母珠和数取的尺寸需合理分配,通常佛头尺寸稍大,顶珠次之,配珠再次之,主珠为最小。为使盘念时手感分明,主珠之间会使用隔片进行分隔。
在佛头下方,悬挂着一枚背云,有助于佩戴时保持平衡。背云之下,可以分成两条线,每条线末端坠有数粒弟子珠作为收尾,也可以直接挂上各种作为结尾。在顶珠或佛头两侧,各取9颗主珠挂上一对计数器。计数器通常由10颗与主珠尺寸相近的记子和金刚铃杵组成,用于持诵时记数百位和千位。而在佛头一侧,再取18颗主珠加一枚卡子,用于记万位。
藏式佛珠中,常常可以看到用红珊瑚、蜜蜡、绿松石、南红、琉璃、砗磲、师珠等珍贵珠宝作为隔珠,装饰佛珠的庄严,使佛珠散发出祥和、端庄、典雅的气息。
现今,文玩佛珠受到许多人的喜爱。许多人不知道佛珠的配饰也有其讲究。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文玩佛珠的配饰之道,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关于配饰的搭配,有一些建议值得考虑。新购置的佛珠,建议先不急于添加配饰。因为新珠的颜色可能尚未深沉,配上配饰可能会显得不协调。新珠在盘玩过程中颜色会变化,初始觉得搭配得当的配饰,日后可能会不再适合。避免浪费资源和金钱。
【配饰搭配要点】
1.色调选择:传统菩提子多采用藏式念珠或朝珠的佩法,基本色调多为红、黄、绿,辅以白、紫、银等色。搭配时首先要确定三种基本色调,再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辅色。
2.色彩搭配艺术:在藏传佛教和传统文化中,大红大紫的颜色常被欣赏。撞色是一种耀眼的搭配方法。冷色与暖色、单色与多色的搭配都是可行的,但需注意如珊瑚与南红的搭配需避免突兀。
3.主题突出:若特别喜爱某一种配珠,建议将其置于顶珠位置,使用相反色调进行烘托。在添加其他配饰时,最好少用与此种色调或大小一致的珠子。
4.形制与大小:配饰的形制应一致,大小渐变。如鼓珠应配鼓珠,圆珠配圆珠。菩提籽与配饰的大小应渐变,间隙也应大小适中,以保持美观。
5.对称与呼应:左右两边的隔珠大小、材质应一致,形成对称。上下珠子之间应有呼应,如121的排序比112、211的排序更为和谐。
其他搭配注意事项包括:靠近基础珠的隔片不应大于基础珠和配珠,以免影响手感和美观;颜色深的隔珠与浅色基础珠搭配时,隔珠可选稍大一些的,以增加立体感;贵重隔珠宜与软性隔片搭配,以减少磨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