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苏轼 晏几道《临江仙》

2025-01-3104:03:57百科知识0

纵观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众多文豪大家以笔墨为剑,以诗篇为盾,各自光耀千秋,名留青史。

父子同为文学大家,其数虽少,但晏殊与晏几道这对父子诗人,却堪称典范。

晏殊,字同叔,官至北宋宰相,其诗词含蓄婉丽,尤擅小令,书法亦造诣颇深,尤以词作为最为人称道,被誉为“宰相词人”。

其子晏几道虽仕途未及父辈之高,但在诗词造诣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词以言情为主,小令言辞清丽、情感真挚。同时他善于借用或改用前人的词句或典故,尤其是经常借用唐人诗句,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晏几道的《临江仙》,此词直接引用了两句唐诗,使其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

一、晏几道及创作《临江仙》的背景

晏几道生于1038年,字叔原,号小山,来自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他是晏殊的第七子,孤傲。随着家境的中落和父亲的去世,他的人生经历发生了巨大转变。他的生活从锦衣玉食到纵横诗酒,再到后来的潦倒落魄。这些经历都为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公元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牵连。这一事件对晏几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在怀念过去的同时也与一些歌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临江仙》正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词作之一。

二、词作《临江仙》的赏析

词中写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这两句词直接引用了翁宏《春残》诗中的句子。这首诗描述女子在暮春时节怀人忧思之情,而晏几道巧妙地将其化用为表达自己对佳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以闲雅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佳人的思念之情。

“梦后楼台高锁”以一对偶句的形式开篇,写出了词人夜梦后的寂寞与哀怨。“去年春恨却来时”表明词人的伤感与惆怅并非一时之感而是年复一年的萦绕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描绘了落花纷扬中词人独自矗立、观看着微风细雨中双翔的燕子的场景增添了词人的感伤与迷茫。

下片中“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回忆了与佳人初见的情景点明了两人心心相印的情感。“琵琶弦上说相思”描绘了佳人以琵琶之乐倾诉衷肠的场景一个“说”字道出了佳奏技艺的高超。“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则回忆了当初离别时的情景明月高照佳人离去如今只有词人形单影孤地独自相思。

这首名篇已经解析完毕相信各位朋友已经感受到了晏几道巧妙运用“化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其诗词的魅力所在。

“化用”与用典、比喻、拟人等一样属于文学的修辞手法。而晏几道在《临江仙》中巧妙地运用了翁宏《春残》诗中的句子使整首词增色不少为脍炙人口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这也体现了古典文学中常用大修辞手法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