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省三亚市第九小学,我们启动了以海洋为主题的系列课程。这些课程被巧妙地融入到天涯海角、鹿回头、亚龙湾等景区研学活动中,充分融合了三亚的地理、风俗、美食、美景等自然和社会资源。
——(此处为分隔线)——
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言,当地民情民俗以及自然景物的学习,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九小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轴,构建了多元立体的育人环境。我们特别开发了海洋主题的系列课程,旨在连接多种学习方式,凸显海南学生的独特印记。
这些海洋主题课程依托三亚丰富的地理资源,以学生的兴趣和问题为基础,引领探究习。我们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如探索为何某些自然现象会发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的奇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设计了不同目标和场景的项目,如让低年级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年级学生则通过亲身体验了解黎族、苗族文化,高年级学生则有机会深入探索大海的奥秘。
遨游天涯,探索海角
天涯海角景区不仅有着亿万年历史的岩石,更是学生领略家乡山海美景的重要场所。我们设计的“行天涯”课程,融合了科学、语文、信息、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学生们通过脚步丈量天涯,探索天涯名石,聆听诗词会等活动,深入了解海岛形成、岩石风化等科学知识。
在“探索天涯名石”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分享了关于岩石的知识,还交流了著名石刻的历史。他们用彩色笔记录下石群的生动形象,并通过观察比较各处岩石的形状、颜色等不同之处,了解其形成原因和过程。
我们还开发了“我和珊瑚有个约会”课程,聚焦海底的珊瑚,为学生提供开放、融合的学习场所。通过与科研人员的交流,学生不仅了解了珊瑚的生长、繁殖、凋亡过程,还激发了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感。
镜头下的三亚落日
学校将三亚落日的美景转化为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了与海洋亲密接触的学习机会。学生通过拍摄落日、探讨落日的科学问题、创作关于落日的美文等活动,感受海洋与落日的美妙意境。
我们还开展了“有趣的沙创”活动,让学生在细软的沙滩上感受创作的乐趣。通过沙雕创作活动,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审美和思考能力。
这些课程的开展,使得学校与自然、自然与人文、学校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等多方面实现了融合。我们整合地域性文化资源,精心课程内容,旨在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
九小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海洋主题课程,让学生在天地间广阔的课堂中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些课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还培养了他们与自然、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摘自《教育创新与实践》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