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每逢春日,农人总乐于以自家的母鸡孵育新生的小鸡。虽然集镇上孵化厂便捷可得小鸡苗,但多数人仍选择自家孵化,因为以母鸡孵化的方式育出的小鸡,其成活率、生长速度、健康状况及品种纯度均属上乘。
在孵化小鸡的过程中,农户们常常会遭遇各种问题。例如,有的母鸡孵化意愿不强,中途放弃;有的母鸡孵窝技巧不熟练,频繁离巢觅食,导致种蛋受热不均而损坏;还有的是挑选种蛋时马虎草率,使得鸡苗出壳率低下。这些因素常导致一窝小鸡寥寥无几或是寡蛋众多。
失败的背后总有成功的例子。以我们村的周大妈为例,她每年养殖的50多只土鸡,全部采用自家母鸡孵抱,出壳率和成活率均达到了百分之百。
今年,周大妈再次以自家母鸡孵化了三窝小鸡,每窝20枚鸡蛋,共计60枚鸡蛋全部成功出壳,孵化出60只小鸡。
周大妈分享道,她的鸡孵抱早熟,三月初便开始上蛋孵抱,到三月底出壳。如今,这些小鸡已出壳一个多月,生长迅速,羽毛,体重近一斤。
为何他人使用母鸡孵抱小鸡时出壳率低下,而周大妈家却能屡屡成功呢?
周大妈透露了几点小秘诀。选择经验丰富的老母鸡至关重要。应选用两年以上的母鸡,此类母鸡孵窝性稳定,通常需三个月左右才会醒抱,并且小鸡出壳后随同鸡苗的时间较长。这类母鸡孵蛋经验丰富,下窝次数少,能自行翻蛋,使鸡蛋受热均匀,小鸡出壳整齐。
反之,一年内的新手母鸡不宜用来孵窝。这些母鸡孵窝性较弱,容易短期内醒抱,且缺乏孵窝经验,频繁离窝。即使勉强坚持孵化,也常因鸡蛋受热不均而导致寡蛋多、出壳的少。
让母鸡上窝孵蛋不宜操之过急。当母鸡表现出抱窝迹象时,如全身羽毛蓬松、不断咕咕叫、喜欢趴窝不下蛋等,需耐心观察三至五天。待其真正进入忘我状态、赶也赶不走时再上蛋孵化。
对于孵窝性较弱的年轻母鸡,可采取人为增强其孵窝性的措施。例如喂食催乳片等物来增强其孵抱性能。
种蛋的选择同样重要。优良的种蛋不仅影响出壳率和成活率,还关系到雏鸡的健康生长及成鸡的品质。选种蛋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种蛋必须新鲜。最好选择三天内的种蛋,最多不超过七天。若从他人处换取种蛋需检验其新鲜度。可随机取出一枚种蛋磕入碗中观察其蛋白和蛋黄的状况。
避免用水清洗种蛋。若种蛋表面有泥污切勿用水洗。沾了生水的种蛋容易使蛋壳胶质脱落失去保护层并导致病菌侵入内部从而变质。
要选择形状大小适中的种蛋。应选用卵圆形的种蛋避免外形过圆或过长的以及两头尖的种蛋。单枚以五十克至五十五克为宜过重或过轻的种蛋不宜作为孵化之用。
最后还要通过照检种蛋来筛选。选好的种蛋需通过灯光或手电筒照射检查其内部情况有气泡、气室流动或气室偏位在小头的蛋应被淘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