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巴沙鱼的秘密与选择之道
你是否察觉到餐厅钟爱巴沙鱼进行各种烹饪?从酸菜鱼到水煮鱼,再到烤鱼,只要桌上的鱼肉鲜嫩无刺,它很可能就是巴沙鱼。那么,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何呢?
这其实很简单。当你在超市冷柜区游览时,如果你仔细比较巴沙鱼和其他鱼的价格,你会发现答案藏在这里——那就是“实惠”。即使是最受欢迎的草鱼价格每斤也是十元起步,而品质更好的黑鱼或清江鱼更是价格翻倍。那么,巴沙鱼的价格优势在哪里呢?
它被亲切地称为巴沙鱼,但在市场上它的真名叫做博氏巨鲇。其实,巴沙鱼也是一种鲇鱼,与常见的土鲇、花鲇有着远亲的关系。这也解释了为何其肉质同样软嫩。
当你没有亲眼目睹巴沙鱼的完整形态时,你会发现它与土鲇在外形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浑身滑溜无鳞,唇边更是垂下两根的长须。除了外表与鲇鱼相符外,它的生活习性同样呈现出典型的鲶鱼特点。
为何巴沙鱼如此受到欢迎呢?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多面手”。它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对于饲料的要求并不高,能够迅速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巴沙鱼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并不严格,即使环境稍显恶劣,它也能安然生存。其被广大人们认为是一个极易饲养的鱼类,也为大批量养殖创造了极佳的条件。这样的规模化养殖直接导致了成本降低,使巴沙鱼成为了一个性价比较高的食材。
当谈及大规模养殖的来源地时,如越南、泰国等地都是巴沙鱼的养殖重地。它们不仅养殖成本低廉,而且一年内还能多次出塘。这也为巴沙鱼在全球的餐桌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我们走进国内的超市时,由于鲜活的巴沙鱼难以长距离运输,因此呈现给我们的是已经处理过的鱼排形态。
为了保持其长时间的新鲜与风味,这些鱼排往往会使用含有磷酸盐的食品保水剂进行浸泡,之后还会被一层厚厚的冰衣包。尽管这样做可以暂时保存鱼肉的新鲜度,但这也可能会影响肉质的口感与原始风味。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市场上一个较为常见的情况:一些商家会将巴沙鱼冒充龙利鱼进行销售。两者在市场上的售价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真正的龙利鱼其实是另一种扁形鱼类——舌鳎鱼的学名。当被宰杀并剥皮去刺后,留下的只是一片薄而平的鱼柳。这样的加工方式与巴沙鱼的特性形成了相似的“外衣”,给了无良商家可乘之机。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如何分辨呢?除了注意价格、产地和包装上的提示外,更要仔细观察肉质和口感上的差异。毕竟在口味上,两者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虽然龙利鱼的售价相对较高,但其所呈现的鲜甜口感与突出的风味确实是其他鱼类难以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