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乃中唐时期知名之“寒门贵子”。因其出身低微且屡遭不幸,故常作“穷愁寒苦”之诗,因而被苏轼戏谑地称为“寒虫号”。
然,孟郊并非仅以愁苦为诗,实为一位真之诗人。其以诗抒发内心最真实之感悟,直面人性。
无论是渴求功名,妒忌同列,或是满腹人生牢骚,他均毫不掩饰,直抒胸臆。
有时,孟郊亦作意气风发之诗,令人观之似觉其有些“小人得志”。唐朝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四十六岁之孟郊科举及第,喜形于色。
于是,孟郊作《登科后》七言诗一首。此诗中现“千古名句”,全诗展现了寒门学子历经辛酸终得金榜题名之喜悦。
《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道,今朝思无边。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昔日我生活困顿,无甚可夸。如今终于摆脱束缚,思维如野马般无边无涯。
我要乘着这春风,在街道上纵马疾驰,只需一日即可赏遍长安城之春花。
读罢《登科后》,可见孟郊为中人。诗中毫不掩饰其登科后之得意、狂喜。其得意至何程度?至其“思无涯”之境。
“”于古文非指不正当之事,乃言其欲打破常规,挣脱束缚,一改昔日“龌龊不足夸”之面貌。
孟郊出身小家,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极重面子。于唐朝贞元八年(公元792年)科,已结交韩愈、李观等人,后成为友人。
然韩愈、李观当年同登进士榜,孟郊却名落孙山。自感才华不输友人,故心中倍受打击。
韩愈、李观二人赞其诗才横溢,虽孟郊屡试不第,然其诗水平不在韩愈之下。对此,韩愈不仅承认,且常向人推荐孟郊。
韩愈号称“百代文宗”,其散文造诣极高。论及诗作,孟郊之水平不逊于韩愈。李观亦言:“孟之诗,五言高处,古无二者。其平处,下顾两谢。”
张籍、韦应物亦欣赏孟郊之诗才。三人同赴科举,若两人或三人同中而孟郊未中,则稍好。然唯孟郊一人未中。
因妒忌而生自卑,因自卑而发牢骚。文人常掩饰此等虚荣心理,然孟郊不然。
其直言“独恨鱼鸟别,一飞将一沉”。鱼鸟同为生灵,为何一飞冲天,一沉水底?
作诗之余,又写“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人家皆去,己却望门难进。
万物皆适时,唯独余不觉春。此中蕴含多少牢骚与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