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间(固定资产何时开始折旧)

2025-01-3118:24:59综合资讯0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固定资产随其使用而逐渐消耗的价值部分。这种价值转移既体现在商品成本中,也反映在各项费用里。它是企业在固定资产有效生命周期内,将其原值按照一定方法分摊至各期的一种会计处理方式。明确固定资产折旧的适用范围是进行准确计提的前提。

就目前的上市公司而言,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往往较大。企业可灵活选择直线法、产量法(即工作量法)、余额递减法等多种折旧方法。即便选用同样的折旧方法,具体参数的选择也可能导致结果出现重大或根本性差异。例如,在直线法下,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选择范围较广,其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差异会对特定会计期间的损益产生显著影响。

关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注意事项

1. 范围把控:依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大多数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例外情况包括: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并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以及正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机器设备等也需进行折旧计提。

2. 考虑减值准备:在再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充分考虑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情况。

3. 跨年度的折旧额确定:当折旧期间跨越年度时,应准确确定各年度的折旧额。

固定资产折旧的时机

固定资产折旧的数额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折旧基数、净残值、折旧年限及折旧方法等。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等相关法规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做出了相应规定。理解这些规定,把握影响折旧的因素,才能确保折旧的正确计提,避免受到影响。

全面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是确保折旧正确计提的关键。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还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下面将就几种常见情况说明如何进行折旧计提。

固定资产折旧的适用范围

除以下两种特殊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一是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仍继续使用的情况;二是按照规定单独估价并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按月进行折旧计提。

对于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从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需计提折旧,直至下月停止。对于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当企业有新建或扩建的固定资产,并达到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时,应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进行折旧计提。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根据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价值及已计提的折旧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