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蛋孵化技术详述
1. 机械孵化
机械孵化,主要是利用孵蛋器进行大规模孵化,适合于规模化种鸡场。操作时,需遵循孵化器的使用说明。在不同孵化阶段,要留意温度、湿度及通风的调节,并定时进行翻蛋等操作,确保孵化环境的稳定。
2. 传统孵化方法
(1)母鸡抱窝法。在农村,人们常常采用母鸡抱窝的方式进行孵化,尤其在边远地区或鸡苗购买不便的地方。配置好种公鸡与母鸡,当母鸡产下一定数量的种蛋后,放置于铺满干草的鸡窝内,有抱窝态势的母鸡便会开始自然孵化。但此法出壳率相对较低。
(2)热水缸孵化法。此法使用水缸、铝盘及保温用的棉被等工具。将种蛋装入小网袋内再放入铝盘,盘放置于水缸上。水温控制在50~70℃,以不接触铝盘底为准。孵化过程中需多次和换位蛋位,以使蛋温均匀一致。缸内的水应每日换1~2次。
(3)火炕孵法。火炕孵化利用砖或土坯砌成,结构类似于农村的土炕。炕上铺有稻草和细草,再覆盖孵化箱。箱内铺上清洁棉花,将种蛋单层装入箱内进行孵化。
(二) 种蛋孵化的必要条件
1. 温度控制:孵化温度应维持在37~37.2℃(自动化控温下)。
2. 湿度调节:孵化湿度宜在70%~80%之间。
3. 定期翻蛋:为确保胚胎的正常发育,需每天蛋3~5次。翻蛋时可在蛋的一侧做标记,便于识别。翻蛋时注意手部清洁,避免污染鸡蛋。
4. 照蛋检查:首次照蛋在孵化后的第5~6天进行,用以鉴别无精蛋、死胚蛋。后续照蛋在入孵后第18天进行,以进一步剔除死胚蛋。
照蛋过程中,需在恒温(约25℃)的房间内进行。使用硬黑纸卷成的喇叭筒形状物辅助观察,健康的胚胎蛋会有明显的血管分布和颜色变化。
5. 通风换气:在种蛋孵化过程中,必须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的。土法孵化的第19天时,需定时凉蛋并换气,以保持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