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这一无形的艺术语言,虽无法用言语详尽描述,却能触动心灵深处。俄罗斯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谢洛夫曾言:“如果人心灵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可以用语言来表达,那么音乐便不再存在。”
音乐是那些无法用言语述说,却又无法忽视的情感的体现。
确实,音乐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表达的:“音乐,它以无言的旋律,触动人心深处的情感。”它所蕴含的朦胧美,只有在沉浸于音乐家所营造的情绪中,感知那特有的舒适与欢快,才能完全体会。
就如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所说:“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以音乐为媒介,引领听者进入情感的世界。”
聆听《二泉映月》时,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静谧的空间。曲调悠悠,四周的喧嚣逐渐消失,只剩下这首乐曲在空中回荡。一曲终了,我感到的是一种深深的敬意,如天籁之音在天地间回响,这就是音乐的魔力。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这首乐曲中流露出的是一位历经人间辛酸与痛苦的盲艺人的情感世界。其独特的演奏技巧与风格,展示了二胡艺术的无穷魅力。
阿炳,这位江苏无锡的音乐奇才(1893.7-1950.12),一生虽极为坎坷,却以他的音乐才华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双目失明后,他在无锡的二泉边创作了此曲。据传,他在最贫困的时候拉此曲,凄切哀怨的旋律感动了无数人。
阿炳的音乐并非只是生活的写照,更是他情感的宣泄。他虽生活困苦,但他的音乐却透露出底层的健康与深沉。
在1950年的深秋,阿炳首次并也是最后一次在音乐会上演奏此曲,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此后,此曲在海内外广泛传播,并获得了高度评价。
二胡,这一北方的民间乐器,自唐代起便开始出现。它既可以表达深沉、悲切的情感,也可以展现气势磅礴的意境。
在《二泉映月》中,开始有一个感怀、叹息般的引子。随后出现的主题具有叙述、倾诉和感慨万千的情绪。而当乐曲进入部分时,二强烈演奏仿佛是阿炳灵魂的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
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名字虽雅致,但其音乐却深深反映了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芭蕾舞剧《二泉映月》则以艺术的形式呈现了阿炳及其音乐的故事。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描述过他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那是在大雪中,阿炳用他的二胡诉说着他的生活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