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荡在永恒的河流中,伴随着河水深沉的吟唱。河畔之侧,清风不停歇地掠过树梢,沙沙的叹息声似乎在诉说着什么。那是为谁而叹息?是为艾斯米拉达的悲情,还是卡莫西多的凄凉,又或是克罗德·孚罗克的?
《巴黎圣母院》的序幕悄然拉开,这是一部由感激与赞美启程的巨作。
雨果,这位伟大的浪漫作家,以其独有的极端对比手法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在他的笔下,《巴黎圣母院》描绘了社会的黑暗,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时代的悲哀。平静的叙述背后隐藏着令人震撼的力量。
敲钟人卡西莫多,面目粗犷、体态佝偻,四肢,相貌平庸至极。正因为他的丑陋,他遭受了嘲笑与愚弄,却未得到人间的温情。然而在他质朴自然的心中,没有羞耻与反抗的概念,却深藏着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他因感恩而养育之恩铭记于心,对养父言听计从;亦因滴水之恩而奋不顾身地拯救爱斯梅拉达。这个“丑人王”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饱受,但他的内心仍保持着至善至美。
与卡西莫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养父克洛德。克洛德外表儒雅有礼,手握重权,名声显赫于外,实则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内心渴求淫乐,妒慕世俗的享受。他因欲望驱使而策划劫持美丽的爱斯梅拉达;因嫉妒而刺伤弗比斯,又诬陷爱斯梅拉达;因与羞怒多次试图杀死她。克洛德拥有一个极端病态的灵魂和一颗被欲望侵蚀的心。他的世界被无尽的阴霾与黑暗笼罩,可怜又可悲。他越是失去人间的欢乐,便越是对世界充满与敌视。他是和势力的象征,也是中世纪禁欲的。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心早已腐朽不堪。
如果说卡西莫多是披着狼皮的天使,那么克洛德便是穿着人皮的外表下隐藏的恶魔。一黑一白、一丑一美,极端的反差突显了当时社会的荒诞与矛盾。与雨果的悲剧性色彩相呼应,《巴黎圣母院》的结尾揭示了善与美的消逝。
实际上,我认为真正的病态并不在于社会本身,而在于人心的扭曲。自古至今,这种现象在各个时代都屡见不鲜。就如同期间,有人捐出全部身家的韩红从中获利;有人污蔑奔赴一线的钟南山为名利所驱使。人心的病态扭曲在期间无遗。这个社会总不乏“键盘侠”的身影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肆意评价、批评甚至扭曲社会中的真善美。
在这个社会中,“卡西莫多”似乎寥寥无几而“克洛德”却屡见不鲜。这使得“爱斯梅拉达”在与黑暗的中逐渐消磨殆尽。然而我们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便是心怀善良、关爱他人以爱示人让光明照亮你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是别人的救赎也是自己的救赎。
因此啊做一个拥有善意、心向光明的“卡西莫多”又有何不可呢?又何必成为的“克洛德”在生命的长河中浮沉被世间的名利所驱使如行尸走肉般苟存于世呢?
恍惚之间仿佛又听到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响起那声音穿越历史的沉淀诉说着那个真善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