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程的微妙之处,你是否知晓“厚德载物”的深远含义?
独特智慧
时间回溯至14小时前,有一话题引人深思,其背后蕴含的哲理若被忽视,或许会引发不良后果。
一:人的能力与脾气的大小
俗话说得好:“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 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心性温和,反之,能力有限的人则容易脾气暴躁。试问,横行霸道、脾气火爆有何益处?真正的强者能驾驭自己的情绪,而弱者则被情绪所左右。若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收拾残局,那么,无节制的脾气只会招致灾祸。
二:财富与地位的背后
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东方智慧告诉我们,每一分钱财的获得都与你的品德、付出和汗水保持平衡。当财富和地位超出你的德行和能力时,就会打破这种平衡。这时可能会出现财物的流失或不幸。但反过来,若能守住厚德,即使财货满盈也不忘初心,那才是真正的财富管理者。此非一己之福,而是家庭、社会的福祉。
三:欲望与能力的匹配
《道德经》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这句话以现代视角看,意味着大多数灾祸都源于不知足。过度追求、欲望无度往往超过了个人的能力范围。拥有多大的能力就过怎样的生活,这才是明智之举。盲目攀比、打肿脸充胖子只会带来危险。人的脾气、财富、地位、欲望等,都应与自己的本事、德行、能力等相匹配。
那么如何做到“厚德载物”呢?
一:尊重他人,不揭人短
老话说:“口下留德。”要想积德行善,首先要从言语开始。不揭人之短,不让人难堪。在文化中,我们重视面子,即使知道别人的错误或短处,也不宜当众。否则会让人怀恨在心,甚至招来报复。为人处世需讲究内外方圆之道,做事要善巧方便。
二:不占人便宜
俗话说:“占小便宜吃大亏。”占人便宜不仅会损害自己的名誉,长久下来也会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这是的传统美德所不容的。礼尚往来是我们的传统礼节之一。
三:尊师重道,知恩图报
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之恩都应深深铭记在心。除父母和师长外,所有给予我们恩惠的人都应时刻铭记并寻求回报。忘恩负义的人在传统观念中是不齿的。
四:包容他人即培养自己
子贡曾问孔子哪个字可终身奉行,孔子告诉他应该是“恕”。恕即宽容、不计较。每个人都有缺点和错误,学会包容他人也是做人的美德之一。
五:心怀厚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若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人着想,那么世界将更加和谐美满。
若能做到以上五点,可谓厚道之人。拥有厚德之人自然会不断。
深入思考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