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电子对数怎么算,价电子数的计算方式

2025-02-0116:41:48生活经验0

续前篇,让我们深入探讨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单元《分子结构与性质》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应被教材所局限。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整合,精简并提炼出核心内容,重新教学大纲,明确重点与难点(见下表)。针对学校中化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我采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讲解的方式。对于化学平均分较低的学生,我设立了新的班级,针对化学平均分只有三四十分的班级,我以两小时的课时进行讲解;对于化学平均分稍高的班级,则以一小时的课时进行授课,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在授课内容上,我们涵盖了以下知识点:

1. 化学键的解析

2. 杂化理论及其应用

3.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

4. 分子间作用力的探讨

5. 手性分子的特性和应用

6. 等电子体的概念及实例

7. 配合物的组成与性质

8. 分子的溶解性原理

9.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分析

10. 共价键的键参数解析

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化学键”这一部分内容,我们采取简单讲解的策略,不深入挖掘,通过实例(如乙烯分子中西格玛键与排键的个数比例)来帮助学生掌握,大约用时五分钟。

而“杂化理论”则是本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讲解:

  1. (1) 中心原子核外电子对数与VSEPR模型、杂化类型、分子空间构型的关联。
  2. (2) 中心原子外孤电子对数的计算方法。
  3. (3) 中心原子外电子对总数的算法详解。
  4. (4)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实战应用孤电子对算法公式,分析中心原子的VSEPR模型、杂化类型以及分子的实际空间构型。

这一部分内容需要大约三十分钟的讲解时间。

对于其他章节的内容,我们采用结合实例简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通常能在三小时内讲完一本书的内容,然后带领学生直接进行高考题的实战演练。对于高考理综大题选考题第35题(满分15分),在经过详细的讲解和例题分析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并自己动手练习,得分在十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