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怎么分(上海垃圾分类真实情况)

2025-02-0118:02:39生活经验0

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满周年之际,我们不禁要问,与条例初行之时相比,上海各区域与街道的实际垃圾分类状况有了哪些变革与进步?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今日对外发布了最新一季的测评报告。在2020年上半年度,上海各区及各街道(乡镇、工业区)的垃圾分类效果有了明确的排名更新。

杨浦区以96.49的综合考评得分,在全市各行政区中脱颖而出,领跑于前。紧随其后的则是嘉定区、虹口区以及浦东新区。虽然黄浦区、普陀区、闵行区位列末三名,但他们的综合考评得分也相当可观,其中最低的闵行区也达到了92.88的高分,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各行政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上所取得的卓越成果。

深入到各个街道(乡镇、工业区)的测评结果同样令人欣喜。在上海市的220个街道(乡镇、工业区)中,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得分均达到了“良好”及以上水平。其中,达到“优秀”评级的街道多达218个,显示出长兴镇、古美路街道等地的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

与2019年第二季度的数据相比,上海市各街道(乡镇、工业区)在垃圾分类上的进步显而易见。那时,仅有29个、44个、79个和68个街道分别达到了优、良、中和差的评级。而现在,优秀街道的数量增长了超过6.5倍。

从各区的角度看,过去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崇明区、长宁区和虹口区等正面临其他区的追赶和挑战。具体来说,杨浦区跃升至首位,提升了5个名次;浦东新区的进步尤为突出,上升了12个名次至第三位;而黄浦区和普陀区的排名则相对靠后,其中普陀区从倒数第五名下降至倒数第二名,黄浦区则保持倒数第三名的位置。

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透露,各区及街道(乡镇、工业区)的垃圾分类实效排名主要依据辖区内达标居住区的比例。考评标准明确界定了优、良、中、差的评级标准,强调不能仅凭个别小区的表现来评判整个区域的垃圾分类效果。

今年的考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增加了对居住区投放点的便利设施要求,如破袋、洗手、除臭装置等“三件套”,并扩大了对沿街商铺垃圾分类情况的考评范围。扩大了社会评价的参与度,将市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社会监督员纳入评价体系中。还设立了“一票否决项”,在判断居住区垃圾分类是否达标时采取严格的标准。

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年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使垃圾分类效果显著提升。《条例》的实施不仅使上海的生活垃圾清运总量得到有效控制,还实现了四分类垃圾的“三增一减”目标。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上海大部分居民的生活习惯,标志着上海在垃圾分类工作上进入了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据今年6月的数据统计,上海生活垃圾清运总量达到96.86万余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可回收物回收量、有害垃圾分出量、湿垃圾分出量分别实现了显著增长,而干垃圾处置量则有所下降。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上海市民共同参与和支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