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东数量庞大,A股股民虽众多,但与某些公司的股东规模相比也相形见绌。而关于公司老总的薪酬,即使以韩元为单位计算,其数字之巨大也远超其他上市公司老总。
这些公司究竟是何等存在?说起来,其实也不过是有些马马虎虎罢了。
在年报与一季报公布之后,不少上市公司不免有些手忙脚乱,竟然出现了低级错误。
更正公告接连不断,其中不乏单位错误、选项勾选错误、张冠李戴、行文错位等情况。
对于投资者而言,就像是小学生考试后满卷红叉,回家后还要面对家长那句“看看别人家孩子”的唠叨。那么,对于上市公司公告的频频出错,投资者们会如何反应呢?纠错是否会有所改善?
警惕:单位之错!
数学老师反复强调的单位问题总是被遗忘。一个小小的单位错误,就可能让高管成为“亿万富翁”,或是让一笔费用数额变得高得离谱。
以太空智造为例,其年报中高管的薪酬就因单位问题而出现了“万”的误差。
这样的错误并非个例。不少上市公司在高管薪酬、财务数据等方面频频出现类似的低级错误。
重新审视“答题卡”!
在做财务报表时,如同填写答题卡一样,必须仔细核对文字和数据,确保二者相符。
以坚朗五金的一季报为例,公司的货币资金、预付款项、应收利息等数据与实际资产负债表严重不符。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录入时出现了行文错位。
这样的错误虽然可以被投资者发现并纠正,但有些错误涉及到数据的前后对照,一旦出错,释放的信号就可能完全不同。
数据的背后含义
比如世茂股份的一季报与销售简报中的数据不一致。这对于房企来说,全年销售目标完成率是一个重要的数据。如果数据出现较大的偏差,可能会引发投资者对公司的重大调整预期。
及时更正数据,对投资者和公司来说都至关重要。
股东户数的迷思
股东户数是一个反映集中度的重要数据,但往往也是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例如东方新星一季报显示的股东户数与实际数据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会让投资者对公司的实际股东结构产生误解。
五花八门的错误
在财报相关的错误中,还有更多令人哭笑不得的案例。如公告名弄错、内容不完整、披露失误等。
但也有一些积极的改变,比如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补充环境信息的披露。
但需警惕粗制滥造
虽然有些公司已经做出相对完善的更正和补充,但仍需警惕那些频繁出现粗制滥造年报的公司。
一家公司的年报质量,往往能够反映出其对事务的认真程度。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应当仔细研究其年报质量。
结语
年报无小事。一个小小的错误都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和公司的形象。无论是公司还是投资者,都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和认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