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体内寄生虫,每每想到都令人头皮。但近期的新闻事件,不禁让我们警觉,食物的选择与安全,我们需多加留意。
有些食物虽然美味诱人,却可能潜藏巨大的健康风险,比如食物中隐藏的寄生虫。
湖北咸宁的王女士,55岁,数年前就发现右侧上方有异常包块,形状多变,时而扁平,时而圆润,还伴有和红肿等症状。直到近日就医检查,才揭示出令人的真相——她体内竟然有长达30厘米的寄生虫。
王女士的病例让人疑惑:为何她会感染寄生虫?原来,她从小就有喝生水的习惯,这其中就可能存在着叫做裂头蚴的寄生虫。此类寄生虫能够穿透肠壁并游走至身体各个脏器,长期危害健康。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喜欢生食如刺身、腌制虾蟹等,这也导致了市民感染寄生虫的几率上升。
曾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其蜜月旅行时误食福寿螺而引发脑部寄生虫感染的恐怖经历。仅几颗福寿螺便足以引发广州管圆线虫病,此寄生虫首先侵及肺部随后进入脑部。
对于喜爱肉类的人来说,需要特别注意几分熟的烹饪方式。过分追求鲜嫩的肉质口感而造成的寄生虫感染案例并不少见。
食用带血的猪牛排可能会将绦虫卵吃进体内,绦虫卵进入后发育为成虫并吸附在肠壁不断生长。
而像刺身这样的深海鱼虽然不常被认为是寄生虫的携带者,但某些寄生虫却是嗜盐的,如棘颚口线虫病和异尖线吸虫病。
淡水鱼的生鱼片是人群感染肝吸虫病的重要途径。肝吸虫会寄生于肝内胆管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很多人误以为蘸醋、芥末或白酒可以杀死寄生虫,但事实上这些做法并不能有效杀灭寄生虫。
以异尖线虫为例其生命力顽强能够在胃液中存活超过10天。
为避免“虫从口入”,我们应当注意食品安全。
鱼、虾、蟹、蛙等食物都是寄生虫的高危携带者,食用时必须确保熟透。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做到:
一、蔬菜和水果要清洗干净以防止残留虫卵。
二、家中应备好不同用途的砧板和刀具切肉、切菜、切水果的刀具和砧板要分开使用。
三、处理生食后的砧板要彻底清洗并且定期用热水消毒。
四、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尤其是小朋友应时刻注意。
最后提醒大家生食文化并非明智之选大多数寄生虫是可以通过高温杀死的。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请确保食物的安全与卫生。
让我们共同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从细节做起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请记住:煮熟了再吃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牢记食品安全守则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