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探索统编语文,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翻开新版的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即刻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以一年级上册为例,首课便以“天地人”为题,以此突显统编语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每一汉字背后,都蕴深厚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汉字的整合与结构化,不仅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更强调了文化的人文功能。比如,“天”、“地”、“人”的组合学习,使学生们在识字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了三个字背后的文化意蕴。
谈及“天”,古人虽以青色视之,但造字之初的朴拙强调方式,却展现了人与天的密切关系。在文化中,天并不只是神的存在,而是与人的思想、情感息息相关。当古人遭遇灾难或困境时,他们会反思是否行为有误而得了上天。而在普通人的眼中,天亦可成为正义的代表,如《诗经》中所言“天”有时可成为正义的代言人。
再说“地”,作为农业,人们对于大地的感情尤为深厚。古人对大地的感恩和敬畏之情,从他们对大地的称呼中可见一斑。,作为大地最直观的感知颜色,被古人频繁使用于对大地的描述中。
至于“人”,古人的观念中,人乃是天地间最为特殊的存在。孟子曾言,“人和”的重要性超过“天时”与“地利”。这强调了人的价值与作用。睿智的古人善于从天地之道中取法,为人所用。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充分展现了的人文精神。
“天地人”这三个字并非简单组合,而是蕴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方式。教材编者将其编入教材,置于显眼位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个字,深入了解文化的深邃内涵,增强对文化的亲近感。
这样的教材设计,正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辩证统一的典型范例。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汉字,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更能够感悟到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广大师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教育报》2019年某月某日第4版